当前位置:主页 > 食材功效

列举食物的“四性”五味归经

时间:2025-07-15 22:34|来源:www.daoxiangfood.com|作者:稻香菜谱|点击:0次

一、列举食物的“四性”五味归经

1、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

《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中医认为,能治疗热症的药物,大多性寒或性凉,能治疗寒症的药物则大多性温或性热。同样的道理,热性或温性食物,适宜患寒症或阳气不足之人;寒性或凉性食品,适宜有热症或阳气旺盛者。前者忌吃有寒凉性食品,后者忌吃温热性食物。温热性食物能够温补、散寒、壮阳,寒凉性食品则能够清热泻火、滋阴生津。不懂得食物之性,就很难明白饮食宜忌。

此外,食性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就是说,寒凉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饮食宜忌要随四季气温而变化。总之,食性如药性,饮食宜忌要根据食物的食性,结合身体素质、疾病性质、四时气温变化灵活掌握,合理选择。

2、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

辛味:宣散,能行气、通血脉,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提高淀粉酶的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祛风寒、通经络。外感风寒者宜食用辛辣的生姜、葱白、紫苏等;对因寒凝气滞而致的胃痛、腹痛、痛经,宜吃辣椒、茴香、砂仁、桂皮等行气、散寒、止痛等。

甘味:有补益强壮的作用,能消除肌肉紧张,但吃甜食过多易发胖,是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的诱因。

酸味:收敛、固涩,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但过于嗜酸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苦味:清泄,如苦瓜味苦、性寒,佐餐可收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之效,适宜中暑、目赤、疮疡、疖肿者食用。茶叶苦甘而凉,有清泄之功,清利头目、除烦止渴、消食化痰。

咸味:软坚散结、润下,如海带有软坚化痰的作用。

3、食物对机体功能的作用——归经理论

食物归经依据经络理论而来,即要针对性地选择食物,“五味入口,各有所归”,中医五行中的五色、五味与五脏六腑相对应:“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也反映了五味学说与食物归经理论的联系。例如:

肺虚咳嗽:中医往往建议病人吃些百合、山药、白果、燕窝、银耳等,因为皆入肺经,能养肺、补肺、润肺。

肾虚腰痛、腰酸:则常劝其食栗子、核桃、芝麻、山药、桑葚、枸杞子、杜仲,因为它们入肾经,可补肾壮腰,这就是食物归经理论的实际应用。

但因人体心、脾、肾各脏腑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上述不同食物也可以辩证使用。如寒性食物,虽同样有清热功能,但适应范围不同,或偏于清肝热,或偏于清肺热,各有所专。同为补益之物,也有补肺、补脾、补肾等不同。同为清热泻火的食物,有的清肺热、有的清心火、有的清肝热。如梨、香蕉、柿子、桑椹、芹菜、莲心、猕猴桃均为寒凉食物,而梨、柿子偏于清肺热;香蕉偏于清大肠热;桑椹偏于清肝虚之热;芹菜则偏于清肝火;莲心偏于清心热;猕猴桃偏于清肾虚膀胱热;原因就在于各种食物归经不同。

同为有补益功能的食物,如龙眼肉、柏子仁、小麦则入心经补心,养心安神,心悸失眠者宜之;山药、扁豆、糯米、粳米、大枣入脾胃经,健脾养胃,故脾虚便溏者宜之。食物同药物一样,也有一味食物可归两经或三经。如山药归肺、脾和肾经;桑椹归肝和肾经;莲子入心、脾、肾三经等。

综上所述,四气、五味、归经等理论是中医传统营养学突出的特点,也是饮食宜忌的依据。正是这种辩证科学的不同于近代营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的饮食宜忌观点,体现了中医传统营养学极强的实用性。

二、辛味是什么?

辛不是辣,但,辣属于辛。具有发散、行气作用的一般就是辛味了,常见的姜、葱、花椒、辣椒、薄荷、荆芥、川芎都属于辛味

辛味是具有刺激性的一种.属辣的一种.常说的辛辣,是可以并列的.所谓“辛辣刺激.如入生姜、大葱、大蒜等.

三、冬季有哪些养生食谱?

冬季,人要适应这个环境,可进行一些温补食品来补充热能,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现介绍以下几种食品可供选用:
牛肉:其性味甘平,有补胃脾、益气血、补肾壮阳、强筋骨之功效,对脾胃虚弱、便溏泄泻者尤为适宜,体弱畏寒者冬令食之效果尤佳。
羊肉:属高蛋白、低胆固醇食物,其甘、温、热量较高,冬季常食益气补虚、开胃健力、利肺助气、祛痰止喘、利肾强阳,尤其适宜肺结核、贫血、产后气血两虚及虚寒症患者食用。祖国医学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之说。
兔肉:其性味甘、凉,能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且胆固醇含量低于所有肉类。适宜心脏病、高血压等病人食用,也是中年人冬季的理想食品。
生姜:性温味辛,具有解表散寒、祛寒健胃、温经活血等功效。现代医学证明,生姜含有姜辣素、姜烯酮等多种挥发性物质,对心脏和血管有刺激作用,能引起血管扩张和中枢神经兴奋,使全身有温热感觉。生姜也含多种营养成分,素有“朝食三片姜,如喝人参汤”之谚语。
板栗:栗子含糖量高,还有不少脂肪酶,有御寒功能。用板栗15枚,剥壳和糯米煮粥食用,适于肾寒肾虚、腰膝无力者,可增加机体所需热量,增加御寒作用。
萝卜:民间有“冬月萝卜小人参”的说法,可萝卜营养也很丰富。尤其是冬季雨水少、气候干燥,人们会感到咽鼻燥、皮肤干涩、干咳少痰,可选萝卜削皮生吃,能润燥、镇咳。故有“萝卜赛雪梨”之美誉。
虾米、虾皮:其性湿味甘,有补肾壮阳之功效,适宜于冬季肾阳虚弱所致的畏寒体乏者食用。
桔子:性温味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C和D含量最为丰富,对于补阳益气,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大有好处。桔皮中还含有挥发油,有健胃、祛风、化痰之功效,可与白糖泡水,当茶饮。《本草纲目》云:“桔,甘者润肺,酸者聚痰。止消渴、开胃、除胸中膈气。”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