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什么季节,宝宝的一日三餐都要讲究食物的多样化。妈妈在给宝宝一天的饮食中粮食组、蔬菜组、水果组、动物性食品组、乳类制品和豆制品组,这五类食品组都必不可少。
冬季蔬菜是个宝
冬季是蔬菜的淡季,品种较为单调,有些宝宝原本就不爱吃蔬菜,或者要吃的蔬菜品种很少。妈妈可以扩大蔬菜品种,从绿叶菜(如青菜、杭白菜、菠菜、蓬蒿菜、豆苗、塌棵菜等)、甘蓝族蔬菜(如卷心菜、紫卷心菜、包心菜、花菜等)、根茎类菜(如土豆、萝卜、冬笋、胡萝卜等)、菌菇类等各种蔬菜中去挑选他爱吃的蔬菜。
冬季的食物
冬季还应以温热性的食品为主。
适于冬季吃的水果:苹果、梨、猕猴桃、香蕉、柚子、桔子等;
适于冬季吃的动物性食品有猪肉、牛羊肉、鸡肉、鱼、虾等。
特别推荐,豆制品是冬季菜肴很好的原料,如豆腐干与红烧肉同煮,内酯豆腐做肉羹或鱼羹、白菜猪肉豆腐煲等,都是适合宝宝冬季的营养佳肴。
冬季的烹饪
冬天的食物应以热食为主,以煲菜类、烩菜类、炖菜类,或汤菜等为佳。不宜给宝宝多吃生冷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伤及宝宝幼小的脾胃,脾胃虚寒的孩子尤要注意。
另外,冬季热量散发较快,用勾芡的方法可以使菜肴的温度不会降得太快,如羹糊类菜肴。冬季菜肴宜味道厚重,与夏季菜肴清淡的特点明显不同。
冬季,宝宝究竟要不要补
有不少妈妈很关心冬令进补的问题。我们医生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需要进补。如果宝宝体虚,则需要补,如果宝宝身体健康,就不需要。
提醒妈妈们,无论怎样都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给宝宝滥补,如果只是贪一时的急于求成,胡乱给宝宝进补,造成孩子补品吃得太多太杂,剂量过大,身体不能吸收,或与孩子体质状况不符,反而会造成各种不良后果。即便要补也建议妈妈在中医儿科医师指导下科学进补。
冬天易患感冒,妈妈除了注意饮食外,还要经常让孩子参加各种户外运动。室内经常要通风,不要经常带宝宝去人多的公共场所。衣着上既要保暖,又不能穿得过厚过重,影响宝宝的自由活动。
立冬一过,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了。在寒冷的天气中,该如何调整我们的饮食呢?中医养生学告诉我们,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滋养五脏、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促使体内阳气升发。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根据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不同,冬季膳食应具有以下特点:
多吃主食,适当吃点羊肉、鹌鹑和海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中医认为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生血的功能,御寒效果最好。
怕冷与缺少钙和铁有关。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产生热量。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一种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吃辣的可以祛寒。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它们都属于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此外,冬季要忌食或少食黏腻、生冷的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中的阳气受损。▲
酸辣鱼头羹
草鱼取头洗净,对半剖开,放入沸水锅中煮熟;取出置冷水中浸泡,去骨留鱼脑,切成小块;半肥猪瘦肉洗净,切丝,用适量淀粉和生抽拌匀腌渍;香菇泡发回软,去蒂,洗净,切丝;木耳放温水中浸软,切丝;葱切段,姜切片;坐锅点火,入色拉油烧热,爆香姜片、葱段,下肉丝炒至半熟;烹入料酒,加入清汤,下香菇丝、木耳丝,以生抽、盐、白糖调味,煮滚;煮滚后下鱼脑,加白醋和胡椒粉,以水溶粟粉勾芡,等再次滚起,淋入香油,即可盛起食用。对冬季孕妇、儿童营养不良有调理作用。
砂锅排骨粥
猪排骨洗净,剁段,过油炸透;生菜洗净,切丝;葱姜洗净切末备用;粳米洗净,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粳米放入砂锅内,加入约2000毫升冷水,旺火烧沸;转小火慢煮半小时;猪排骨段入锅,撒上青豆和生菜丝,继续煮20分钟;再加入盐、味精、胡椒粉搅拌均匀;稍焖片刻,撒上葱末、姜末,即可盛起食用。有健脾开胃功效。
白菜粥
将大白菜择洗干净,切成粗丝;姜洗净切成丝备用;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坐锅点火,倒入猪油烧热,下白菜、姜丝煸炒,起锅盛入碗内;取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倒入粳米,用旺火烧沸;改用小火熬煮至粥将成时,加入炒白菜,调入盐,味精拌匀;将粥再略煮片刻即成。可有效调理便秘。
奶香麦片粥
粳米洗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坐锅点火,加入高汤煮沸后,再转入小火熬煮成粥;在粥中冲入鲜牛奶,用中火煮沸;加入麦片及白糖,搅拌均匀,出锅装碗即可。可有效调理老人高血压、动脉硬化。
妙香红枣羹
把酸枣仁洗净,去杂质;红枣洗净,去核;枸杞洗净,放温水中泡软;把酸枣仁、红枣、枸杞、桂圆肉放入炖锅内,加入适量冷水,置旺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煎煮25分钟,最后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即可盛起食用。对冬季失眠、盗汗、神经衰弱有调理作用。
鸡蓉豆花羹
将鸡脯肉洗净,剔去粗筋,剁成极细的蓉泥;鸡蓉盛入碗内,加少许冷水、料酒、盐、味精、湿淀粉,用筷子搅拌均匀;将鸡蛋清打入碗中,用筷子按同一方向搅拌成糊状,倒入鸡蓉碗中拌匀待用;笋、香菇、鱼肉分别切片;炒锅上火烧热,倒入高汤烧沸,放入笋片、香菇片、虾仁、鱼片和料酒、盐、味精烧沸后撇去浮沫;原锅改用中火,鸡蓉糊慢慢拖放入汤水中,见凝聚并浮起,呈豆花状时,用漏勺捞出;将汤水先出锅盛装在汤碗中,然后放入鸡蓉豆花,撒上火腿末即可。对冬季孕妇、儿童营养不良有调理作用。
核桃栗子羹
将核桃去壳留仁,用小火炒香;栗子剥壳后用温水浸泡3小时,去皮后用小火炒香,切成两瓣;核桃仁和栗子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置旺火上烧沸;再改用小火煮1小时;将冰糖打成屑,放入炒锅内,将冰糖汁倒入核桃栗子羹内,搅匀即成。有延缓衰老、益智补脑作用。
清牛肉汤
将牛肉切成细小的薄块放入碗或盅内;在牛肉盅内加入适量的水,再放些酒及姜汁(也可用老姜),然后隔水炖2小时即成。对治疗冬季贫血有疗效。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