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用料
自定义食材
豆皮 豆豉 20克蒜 5瓣小米辣 2只葱 2根糖 少许生抽 2汤匙淀粉水 1小勺油 适量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准备好材料。
2、豆皮切粗条。
3、蒜拍碎,辣椒切圈,豆豉稍切几下。
4、热油锅,放入豆皮煎微金黄盛出。
5、锅中再倒点油,放入豆豉、蒜末,炒香。
6、接着放入豆皮,加1小勺水,加入辣椒,糖,生抽,转大火炒1-2分钟。
7、最后淋点淀粉水,炒匀即可。
豉汤的豆是豆豉,是黑豆发酵做成的。
主料
豆干6片、豆豉20克
辅料
蒜5瓣、小米辣2只、葱2根、生抽2汤匙、糖少许、淀粉水1小勺、油适量
豉汁豆干的做法步骤
1.准备好材料。
2.豆干切粗条。
3.蒜拍碎,辣椒切圈,豆豉稍切几下。
4.热油锅,放入豆干煎微金黄盛出。
5.锅中再倒点油,放入豆豉、蒜末,炒香。
6.接着放入豆干条,加1小勺水,加入辣椒,糖,生抽,转大火炒1-2分钟。
7.最后淋点淀粉水,炒匀即可。
蒸鱼豉油的营养价值
蒸鱼豉油一般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加入水,食盐经过制曲和发酵,在各种微生物繁殖时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酿造出来的一种液体,是一种具亚洲特色用于烹饪的调味料。和酱油的作用差不多。
每100克的蒸鱼豉油中含有碳水化合物20.67克、蛋白质8克。
蒸鱼豉油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燃烧脂肪、减肥的作用。
蒸鱼豉油的做法大全
1、白灼西兰花
材料:
西兰花、蒸鱼豉油
做法:
(1)西兰花买回来之后,要用大量的盐水浸泡半小时以上;
(2)将西兰花洗干净,切成块,然后放入沸水中焯熟;
(3)将西兰花焯熟过凉过凉后的西兰花摆盘;
(4)倒入蒸鱼豉油锅中烧热一勺油,浇在西兰花上即可。
2、清蒸龙利鱼
材料:
龙利鱼柳、料酒、柠檬、生姜、葱、橄榄油、蒸鱼豉油各少许
做法:
(1)在鱼里加入一勺料酒,挤入几滴柠檬,加入生姜丝,均匀擦拭一遍,腌制15分钟;
(2)蒸锅里加水,煮开后放入鱼,蒸6分钟,把蒸出的水倒出;
(3)葱切成小段后撒在鱼上;
(4)锅中放入少量的橄榄油加热后倒在鱼上;
(5)加一点蒸鱼豉油即可。
蒸鱼豉油的食用方法
佐餐和烹调,不仅适用于清蒸鱼以及海鲜还能用来做凉拌菜,烧素菜。
蒸鱼豉油的食用禁忌
适量食用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
蒸鱼豉油的保存方法
放在阴凉干爽处,打开后请冷藏。
[转载需保留出处 - 苹果绿养生网] 蒸鱼豉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https://www.pingguolv.com/sl/yingyang/56808.html
四豆汤是一种由薏米、红豆、白扁豆和芡实混合而成的汤。该汤富含纤维素、钙离子和钾离子,可有效促进肠蠕动,增加骨强度,促进心脏的射血能力,预防摄入后的心脑血管疾病。此外,这种四季豆汤富含维生素B,能滋养神经,改善失眠多梦。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四种汤可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纳豆,是指将黄豆煮熟后加入特殊纳豆菌作用发酵而成的食物。纳豆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黏性物质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产生的纳豆激酶有降低血压和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纳豆里的纳豆菌,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对缓解便秘有一定帮助,可以预防痢疾等病症。此外,纳豆还有增强记忆和抗菌的作用。
1.准备材料。
2.将油豆皮在清水中泡软。
3.培根切成小片
4.泡软的油豆皮切条,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5分钟捞出来,清洗干净后备用。
5.将辣椒切段,蒜切片,青蒜切斜刀待用。
6.锅中不放油,放入培根片小火慢慢煎制。
7.放入蒜片小火一起煎金黄。
8. 放入青、红辣椒翻炒出味。
9.加入豆皮翻炒均匀,加料酒、生抽、水、小火炖一下,大火收汤汁后加糖、盐,翻炒均匀,出锅前放入青蒜苗。
营养学认为,兰花豆中含有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钙、锌、锰、磷脂等,并含有大量蛋白质,在日常食用的豆类中仅次于大豆,并且氨基酸种类较为齐全,特别是赖氨酸含量丰富。
主要是可以起到祛湿的功效,同时也能够起到补肾和养肾的作用,而且对于湿气比较旺盛或者是肾虚的患者,是可以经常使用的,因为荷包豆里面所富含了丰富的维生素,同时和多种矿物质,还有大量的蛋白质,也能够起到健胃的功效,同时还能够起到补血。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导滞(去除体内的热邪和食滞)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挟滞所致诸症。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主要是由连翘、荆芥、赤芍等组成的,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导滞之功,适用于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挟滞所导致的发热、鼻塞、流黄涕、咽痛、口干、大便秘结或臭秽等症。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临床上对于小儿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小儿感冒发热、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疱疹性咽峡炎等有明确疗效。
同时要注意,对本药品及其组成成分过敏者禁止服用,过敏体质者要慎用。
若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先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服用本品进行治疗。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