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属于白茶,一般是指白毫银针,为微发酵茶。其茶叶原料采摘时间在清明前后,选取嫩叶采摘,以一芽一叶为主,制作时不经过杀青或揉捻,成品茶叶呈条状,茶芽肥硕,如同一根针,外表附有白毫。
银针属于白茶
银针属于白茶,一般指白毫银针,为微发酵茶。茶叶原料采摘时间在清明前后,选取嫩叶采摘,以一芽一叶为主要制作原料,采摘时间早,次数多,采摘的茶叶干净完整,茶叶大小均匀,保留的茶柄较短。
制成的成品茶,茶叶呈条状,茶芽肥硕,如同一根针,外表附有白毫,因为银针茶制作不经过杀青或揉捻,使得茶叶芽毫完整,保留了茶毫的鲜香,制成的茶叶口感更加鲜爽,茶香更清新。
茶叶中含有活性酶,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活性酶可以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氨基酸有祛热、降暑的作用;咖啡碱能够兴奋神经,起到提神、缓解疲劳的作用。
白毫银针茶饼是一种以白毫银针茶为原料制成的茶饼。白毫银针茶是一种名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受到广大茶叶爱好者的喜爱。茶饼的制作过程需要将白毫银针茶压制成饼状,方便保存和品饮。
白毫银针茶饼不仅在口感上独具特色,在健康功效方面也有许多益处:
品饮白毫银针茶饼时可先将茶饼用温水浸湿,让茶叶回复弹性,然后用沸水冲泡,等待片刻后即可享用。茶饼的独特制作方式使得茶叶的气味更加浓郁,口感更加醇厚。
白毫银针茶饼作为一种特殊的茶叶制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还有许多惊人的功效。它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抗衰老、提神醒脑,同时还有减肥瘦身、护肤美容和降压降脂等功能。品饮白毫银针茶饼时,我们可以先将茶饼用温水浸泡,然后沸水冲泡,等待片刻即可品味到它的独特风味。
感谢您阅读本文,相信通过本文您对白毫银针茶饼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银针茶银针茶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依据地处桂林尧山风景区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选用福云六号、福云七号、福鼎大毫、凌云白毫茶等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之鲜芽叶为原料,于八十年代末研制成功的色、香、味、形俱佳的名优特种茶,银针,又叫白毫,是属于仅有的白茶品种中的极品,同君山银针齐名于世。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段烟火气耳。”可见品种之优异
1.
盖碗泡
准备130cc的白瓷盖碗,投茶3g左右,用80-90度的热水冲泡,第一道水浸泡2-3分钟出汤,第二道水的时间一样,从第三道水开始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出汤后先闻香,然后尝味,盖碗冲泡银针茶可以反复续水12-15次左右。
2.
茶壶泡
将7-10g左右的银针茶投入紫砂壶之中,先导入90度热水浸润,再换为100度沸水闷泡,等待40-60秒后即可出汤饮用,品尝其清纯、甘甜、醇厚的滋味。用茶壶闷泡银针茶,喝完直接加开水,可以从早喝到晚。
3.
杯泡法
使用200ml容量的透明玻璃杯沏泡,能欣赏到银针茶在水中的升降沉浮,意趣盎然。投入5g左右银针茶,先用90度热水温润茶叶,再用开水进行冲泡,浸泡一分钟后即可饮用。采用杯泡法,投茶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灵活选择,想要茶汤更浓厚,投茶量可相对增加。
银针茶属于白茶类,全名白毫银针,成品茶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产自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年降水量丰富,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发育,采摘银针茶以晴天为宜,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的一芽一叶。
银针茶是白茶类,全名白毫银针,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由于成品茶制成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主要产区为福鼎、柘荣、政和、松溪、建阳等地。
白毫银针的成茶芽头肥壮、外面带着白毫,颜色呈现银白色,白毫银针整体看起来挺直得像针一样。成品茶的芽头很肥壮,福鼎白毫的茶芽位置的茸毛很厚,看起来很有光泽而且汤色呈现浅杏黄。
壶泡法:取7-10g的白豪银针茶投入壶中,用90度开水温润后用100度开水闷泡,45秒-60秒就可出水品饮,这样可以品到清纯甘甜中带醇厚的茶味。
杯泡法:用200ml的大杯(适宜各种材质,玻璃杯最宜),取5g白豪银针茶用90度开水先温润茶叶,先闻香再用开水直接冲泡,一分钟以后可饮用。随水温茶量不同而不同,想要茶汤浓厚则时间就要相对延长。
银针属于白茶,一般是指白毫银针,为微发酵茶。其茶叶原料采摘时间在清明前后,选取嫩叶采摘,以一芽一叶为主,制作时不经过杀青或揉捻,成品茶叶呈条状,茶芽肥硕,如同一根针,外表附有白毫。
白茶类
1.银针茶是白茶类,全名白毫银针,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由于成品茶制成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
2.银针茶产自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此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依山傍海,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而且年降水量丰富,十分适合茶叶的生长。
银针茶是很著名的茶叶,而目前中国的茶类虽然分为六大类,但绿茶和红茶是其中数一数二的,那么银针是什么茶呢?银针茶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的成品多为芽头,全身满披白毫,干茶色白如银,外形纤细如针,所以取此雅名,综上,银针茶既不属于红茶也不属于绿茶,而是属于白茶和黄茶。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