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大枇杷螺、织纹螺、凤凰螺、龙宫翁戎螺等。
全世界所有的海螺一共有7万多种,如香螺、红螺、托氏昌螺、脉红螺、单齿螺、扁玉螺、拟紫口玉螺等。
海螺指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骨螺科中的动物。一般分布在较温暖的海水中,在浅水区生活的海螺最多,只有不多的一部分生活在深水区中。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食品。
1.扁玉螺
又叫肚脐螺。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顶低小,螺旋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基部为白色。可食用。
2.拟紫口玉螺
俗称香波。壳体小型,耳形,壳高6厘米,壳宽12厘米,壳质薄,但坚实。壳面灰白色,有的间杂紫色斑点。可食用。
3.托氏昌螺
俗称玻璃牛、沙玻、玻璃匠,壳质坚实稍厚,壳面光滑。壳低圆锥形,壳塔较低,螺层六级,缝合线处有红褐色螺旋线环绕。可食用。
4.疣荔枝螺
俗称辣玻或苦来豆。贝壳小型,呈纺锤形,壳质坚厚。一般壳高2~3厘米。螺层约6层,疣状突起的有5列,整个壳面密布螺肋和细密的生长线。肉有辣味,但可食用
5.古氏滩栖螺
俗称戳戳、尖虫。贝壳呈长锥形,壳坚厚。螺层约9层,缝合线明显,各层宽度较均匀。味鲜美,可食用。
6.脉红螺
俗称娃螺拳,贝壳略近梨形,壳口为橘红色,壳面密生低而均匀的螺肋,向外突出形成肩骨。可食用。
7.朝鲜花冠小月螺
俗称鸡眼玻,壳口处的厣石灰质,半球形,较厚,外凸内平。
8.单齿螺
俗称盘玻,外形与朝鲜花冠小月螺相似,最明显的区别是它的厣为角质,圆形。可食用。
9.锥螺
与其他海螺不同,锥螺的体型十分修长,从上到下呈现均匀的螺旋状,里面的螺肉也是长长的螺旋状,十分有特色,其开口处比较小,尾部也比较尖锐,锥螺在我国台湾、福建等地十分常见,简单的爆炒就非常好吃。
世界上最远古的海螺品种有
1、鹦鹉螺海洋软体动物,仅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北至日本南方,南至大堡礁,西至安达曼海,东至斐济等地区均有发现。位于鹦鹉螺主要产地的法属新喀里多尼亚,还以鹦鹉螺做为国徽的主要图案。
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2、大枇杷螺,大枇杷螺(学名:Ficus gracilis),是异足目枇杷螺科枇杷螺属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台湾,常栖息在潮下带。
3、织纹螺
英文名Nassariidae,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织纹螺科。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
盛产于广东、浙江、福建沿海。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
4、凤凰螺
分布很广、从日本奄美岛以南、澳洲以北、东非以东的印度太平洋海域皆有其踪迹。海南、西沙、南韩、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
5、龙宫翁戎螺
俗名蛇皮螺。英文名称;Rumphius's slit Shell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翁戎螺科。
品种:车螺,龟螺,香螺,红螺,钉螺,扇贝带子等等。
在北海的海里面,最常见的是钉螺,退潮之后一堆一堆爬在一起的,随便你捡,小时候我们也拿回去煮然后挑肉吃,现在基本上没人要了的。车螺是餐桌上面比较常见的。一般用来煮汤。龟螺香螺很少见了的。红螺很大个,不过不好吃,外壳也难看
1、香螺
该海螺又叫扁玉螺,在我国多地沿海、日本北海道、朝鲜、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分布,这种螺因为体型较长,贝壳圆胖而厚重,整体呈长双锥形,在海底的沙泥中生活,因为具有腐食性,所以繁殖的速度快,而且生长出来的品质很不错,市场交易热度也是不错的。
2、红螺
红螺的肉质比较特别,柔软鲜嫩,人们又把它叫做角泊螺,螺壳大坚硬,而螺肉为粉红色,含有大量的维生素、铁、钙等营养物质,对人的多种疾病都有预防作用,而且食用的时候有滑嫩的口感,现在我国渤海、大连、烟台、威海、青岛等地的海域都有分布,是比较珍贵的海产品之一。
3、花螺
花螺在水温低的环境中生长,其肉质鲜美、酥脆爽口,没有浓烈的腥味,国内外都有出售花螺,在低温环境下,依然可以快速生长,现在因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等地都有分布,市场价格卖得比较贵,产生的经济效益高。
4、海锥
这是一种非常小的海螺,壳呈螺纹状,尾部脚尖,外壳一般为褐黄色,螺肉也是极为鲜嫩的,而且比较肥厚,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海螺品种,食用的价值也是比较高的,尤其对脚气、痔疮,便血、醉酒都有好的效果。食用的价值特别高。
5、椰子螺
椰子螺又叫木瓜螺,在我国的东海、南海、日本等地都有分布,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不高,这种螺体比较珍贵的地方就在于,螺肉内很容易隐藏珍珠,可以显著提升椰子螺的价值,螺肉也是比较丰富的,新嫩柔软,食用的口感好,是一种比较贵的海螺品种。
海螺的种类比较多,农户可以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养殖。
海螺的品种非常丰富,全球已知的共700多种,仅我国沿海分布的就有200多种。以下列举其中一些品种的海螺:马蹄螺:又称“钉螺”、“钉螺蛳”。壳小而薄,形状因种而异,有圆锥形、球形、扁球形等。壳口有直纹。扁玉螺:又称“扁螺”、“薄螺”、“海脐”。贝壳呈半圆球状突起,壳面灰白色或灰黄色,散布有多条浅褐色色带。锈凹螺:又名“红螺”、“钉螺”。壳呈长卵圆形,有螺层6-7个,缝合线浅。壳面灰褐色或淡红褐色,有螺肋和细沟纹。脉红螺:又名“角泊螺”、“红螺”。壳大而坚厚,呈宽圆锥形,壳高43-57毫米,壳宽30-45毫米。壳面黄褐色或紫褐色,有苍白色的环纹或斑块。香螺:又称“甜螺”、“双壳纲头鸣螺科动物。贝壳纺锤形,宽而肥厚。紫灰色,各螺层具一条紫褐色纵肿条纹。猫眼螺:又名“猫儿眼”、“猫儿眼螺”。壳呈螺旋形,体呈黄褐色或淡棕色,表面具有大小、分布不均的颗粒状突起,其间有数条细横纹。石螺:又名“崖栖螺”、“硬螺”,生活在山间溪流的石头上和河岸浅水处。外壳坚硬、质薄而光滑;颜色大多为黄绿色或青绿色,腹足盘边缘略凹凸不平。玉螺:外壳略扁平、螺旋部高起,呈灰绿色、棕色、紫罗兰色或淡黄色;壳面有棕色和白色相间的条纹。榧螺:壳呈卵圆形或纺锤形;壳面光滑、有深沟纹。海蛳:又名“单齿螺”、“扁旋螺”。壳呈螺旋状,有6-7个螺层;壳面黄褐色或棕褐色,常被黄褐色的壳皮覆盖。除了上述品种外,还有锥螺、海胆螺、蛇螺、波纹蛾螺、新腹足目等等。如需了解更多海螺品种的相关知识,可以查阅海洋生物相关书籍或咨询海洋生物学家。
海螺的6种吃法
海螺富含蛋⽩质、维⽣素和⼈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因此许多朋友都喜欢吃海螺,今天,店铺为⼤家整理了海螺的⼏种做法,希望⼤家喜欢!
脆⽠炒海螺
原料:
重约350—400克的海螺⼀个,⽇本⼩青⽠两根,泰椒圈少许。
调料:
盐、味精、湿淀粉、⾊拉油、⾹油、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1、挑出螺⾁,洗净后切掉尾部,螺头切⽚,待⽤。
2、⼩青⽠洗净,切⽚,⽤盐腌制出⽔份后,把⽔倒掉,再⽤重物压制⼀晚⾄⽔份尽出,待⽤。
3、烧油⾄4成热,放⼊螺⽚过油,倒起沥油。
4、锅留余油,舀进少量开⽔,加盐,倒进青⽠⽚炒⾄7成熟,倒起。
5、下油,下青⽠⽚、螺⽚、泰椒圈,⽤盐、味精调好味道后翻炒均匀,注⼊芡粉、胡椒粉、⾹油炒匀,即可装盘。
主料
小海螺500克
辅料
料酒1勺
甜面酱一大勺
生抽一大勺
姜适量
葱适量
八角2个
白糖适量
干辣椒适量
鸡精适量
1. 海螺加少许盐和油泡一会,反复清洗去除污物。
2. 准备甜面酱和花雕酒(或者料酒,黄酒)
3. 准备葱姜等。
4. 锅里加少许油,葱姜干辣椒和八角炝锅。
5. 加海螺翻炒。全程大火爆炒,时间不要过长。
6. 加一勺花雕酒去腥(花雕酒是热性的,能均衡海螺的寒性)和甜面酱(根据海螺多少放,可以不放盐了)。
7. 放适量生抽和白糖,翻炒,最后加少许盐和鸡精。
8. 翻炒关火。
方斑东风螺,红皱岩螺,大玉螺,泥螺!这四种比较好!
人工养殖常见的海螺品种是脉红螺。
脉红螺高为100-140mm,宽为78mm,外观为四方形,外壳十分坚硬,有六层壳,壳表面为棕色、黄褐色的花纹,其螺口为橘红色。
脉红螺在我国沿海一带分布广泛,渤海、东海、黄海均有它的存在,通常生活在3-15米深的海域,喜欢在浅海近岸区域活动,为了避免被人抓捕,它常栖息在泥沙、碎壳海泥中,其幼体则多出现在岩礁中。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