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酸性食物的示例:
1. 柑橘类水果,如柠檬、橙子、葡萄柚等
2. 水果,如草莓、蓝莓、石榴、覆盆子等
3. 大部分浆果
4. 酸奶、酪乳、蓝莓酸奶等乳制品
5. 食醋和醋制品,如沙拉酱料、酸黄瓜、酱油和芥末酱等
6. 腌制和发酵食物,如腌制黄瓜、酸菜、鳕鱼等
7. 碳饮料,如可乐、山姆会员店的汽水等
8. 咖啡和茶,特别是浓咖啡和绿色茶。
这些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体液的酸性负担,导致可能会引起一些健康问题,如消化不良、酸逆流、骨质疏松等。在膳食中适当控制酸性食物的摄入可以帮助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常常让我们忽略了对饮食的重视。我们常常追求方便和快捷的食物,但往往忽略了这些食物对我们健康的影响。其中,酸性食物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
什么是酸性食物?
酸性食物是指在人体消化后,会产生酸性代谢物的食物。这些酸性代谢物会降低体内的酸碱平衡,导致体液偏酸性。长期以来,酸性食物一直被认为是引发多种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
那么,酸性食物有哪些呢?
了解了酸性食物后,您可能会担心这些食物对健康的影响。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酸性食物都需要完全避免,关键是保持饮食的平衡。
如何保持饮食的酸碱平衡呢?
首先,您可以通过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来平衡体内的酸碱平衡。碱性食物包括新鲜蔬菜、水果、坚果、豆类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
其次,合理搭配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您决定享用一些酸性食物,可以搭配一些碱性食物,如在肉类中加入新鲜的蔬菜。
此外,适量饮水也是保持酸碱平衡的关键。多喝水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酸性废物,维持身体的稳定运作。
最后,保持饮食的多样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多样化的饮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供营养,降低对单一食物的过度依赖,从而减少酸性食物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结来说,了解酸性食物对健康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尽管酸性食物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合理平衡饮食,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保持饮食多样性并适量饮水,我们完全可以享受各种美食带来的乐趣,同时又不损害健康。
希望大家在追求美食的同时,也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酸性的食物种类有很多,一些蛋类、肉类和海鲜类其实都属于酸性的。比如说猪肉、牛肉、鸭肉,还有一些用这些肉制作成的香肠、火腿等食物。
另外虾、鱼、蟹、牡蛎、螃蟹、鲍鱼等也都属于酸性的食物,而且饮品方面红茶、汽水、可乐、啤酒等,其中含有大量的碳酸成分,也是酸性的,另外巧克力、果冻、蛋糕等食物里面含有的酸性物质也很多也属于酸性食品
如何理解食物的酸碱性
食物的酸碱性一般是指食物在体内消化后最终代谢产物的酸碱性,这里有两个关键指标:(1)食物,即食物初始的化学组成;(2)最终代谢,即食物被彻底消化设定点。
食物的化学成分组成有较为明显的概念,而“最终代谢”却是大有玄机的。现在做以下假设,食物“最终代谢”后,碳、氢、氧这三个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均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而其中的氮、硫、磷、氯则被氧化为酸根形态的的阴离子,钙、镁、钠、钾等则成为阳离子,当两种离子的当量匹配时,食物为中性,酸根多出时,食物为酸性,反之为碱性。也就是说当你知道了食物中的化学组成(当然是量化指标,但可以不理会碳、氢、氧),自己就可以计算出食物的酸碱性。
参考有关资料(下同),进行如下计算:(1)肉:肉类中矿物质按1%(均按钾计),蛋白质含量按15%,蛋白质中的氮、磷含量分别按16%、1.5%,其他如脂肪纤维素等不予考虑,经计算可得:肉类中氮:磷:钾的比值约为1:0.1:0.4;按硝酸根、磷酸根和钾离子配伍后,酸根富余,即肉为酸性食物。(2)小麦:小麦的钾(等效计入钠、钙等)磷含量分别按1%、0.07%,蛋白质含量按11%,蛋白质中氮、磷含量同上,硫、氯等元素因含量低不予考虑,经计算可得:小麦中氮:磷:钾约为1:0.1:0.6;酸根和钾离子配伍后,其结果依然是:小麦为酸性物质(其他谷物的计算结果也差不多)。(3)大白菜: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可得:大白菜中氮:磷:钾(等效计入钠、钙等)比值约为1:0.1:1,相对肉类和谷物,大白菜中钾、钠、钙与氮、磷的比例更高一些,但依然属于酸性物质。
真是越分析越糊涂了,小麦甚至连大白菜也都成了酸性物质了,这个结果可真是令人大跌眼镜。各位看官莫急,且听俺细细分析下去。
在自然界的生物降解过程中(具体条件略,下同),蛋白质中的氮首先会被转化为铵态氮,然后再被转化为亚硝酸根和硝酸根。但是,生物降解过程还没有完,硝酸根会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转换成氮气,这个过程叫反硝化。或许更大的麻烦来了。在肉类、谷物、素菜代谢的初始过程中,酸根的提供者主要都是食物中含量较高的氮元素,其含量在反硝化前可以打败钾、钠、钙等金属离子,这时代谢产物都是酸性的。但是,如果彻底完成了反硝化过程,代谢产物又都是碱性的,因为磷、硫、氯的含量无法和那些金属离子们相抗衡。
按理说,彻底反硝化更接近食物的“最终代谢”点,可是我们的肚子有能力达到这个点吗,估计差距不小,否则人粪尿的氮肥力就不足了。如果我们连食物的代谢终点都不能确定,食物的酸碱性又有什么意义呢?
实际上,俺也不相信什么酸碱食物以及碱性食物更健康的鬼话,无非是人云亦云,无聊地与大家交流一下这个无聊的话题而已。我们身边出现了这么多说不清道不白的怪理论怪现象,或许是因为我们过于心浮气躁意乱神迷了吧,正所谓:日转星移天注定,风归雨去鬼迷茫。江山邈邈空无色,意乱生出九彩光。
强酸性食品:牛肉、猪肉、鸡肉、金枪鱼、牡蛎、比目鱼、奶酪、米、麦、面包、酒类、花生、核桃、薄肠、糖、饼干、白糖、啤酒等。
弱酸性食品:火腿、鸡蛋、龙虾、章鱼、鱿鱼、荞麦、奶油、豌豆、鳗鱼、河鱼、巧克力、葱、空心粉、炸豆腐等。
强碱性食品:茶、白菜、柿子、黄瓜、胡萝卜、菠菜、卷心菜、生菜、芋头、海带、柑橘类、无花果、西瓜、葡萄、葡萄干、草莓、板粟、咖啡、葡萄酒等等。
人类的食物可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 判断食物的酸碱性,是根据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生成的最终代谢物的酸碱性而定。
酸性食品:
蛋黄、乳酪、甜点、白糖、金枪鱼、比目鱼、奶酪、西点、柿子、乌鱼子、火腿、培根、鸡肉、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鲔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巧克力、空心粉、葱、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等。
在生活中酸性的食物有很多,包括蛋白质类的、脂肪类的和碳水化合物类的。
蛋白质类的酸性食物包括鸡蛋、牛奶、蘑菇、豆类的,脂肪类的酸性食物有肥肉、坚果、油炸食品等。另外,碳水化合物类的酸性食物有馒头、米饭、山药、红薯、可乐等。
含有酸性食物的水果和蔬菜,分别有芦笋。芦笋里含有很多氨基酸。还有橄榄,果肉包含钙,铁等物质。还有李子,李子主要功效是促进消化,降压止咳,以及美容养颜的功效。
食物可以根据其影响人体后尿液的酸碱度被归为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
柠檬、柚子、酸橙等柑橘类水果
西瓜、橙子、草莓、芒果等水果
菠菜、芦笋、西兰花、豆腐、海藻等绿色蔬菜
芝麻、杏仁、核桃等坚果
大豆、豌豆、绿豆等豆类食品
碱性水、植物饮料(例如苏打水、植物奶)
酸性食物:
红肉、鸡肉、鱼肉等肉类
米、面、面包等淀粉类食品
蛋类、奶类、奶酪等乳制品
糖、巧克力等甜食
咖啡、酒精饮料等饮品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酸碱度的划分不是非常明确,也受到人体代谢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虽然食物的酸碱度可以影响人体酸碱平衡,但食物酸碱度并不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唯一因素,饮食应保持多样化、均衡化。
营养学中确实存在“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的说法。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并不是按照食物的PH值或者味道来区分的。而是按照食物被消化后所剩下离子的酸碱性来区分的。通常是用燃烧的方法,将食物燃烧,剩下的灰烬是酸性的,则是酸性食物,反之就是碱性食物。大多数蔬菜水果都是碱性食物,而大多肉类都是酸性食物[1]。
强酸性、中酸性(如:鳗鱼)、弱酸性(如:啤酒、酒、油炸豆腐、泥鳅)[2]
酸性食物的作用
一、致癌说
日本著名医学博士柳泽文正曾做过一个实验:找100个癌症患者抽血检查,结果100个癌症患者的血液呈酸性,也就是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是人体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结果。当酸性物质超过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或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受到影响时,人体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就产生了酸性体质。
食品按其元素成份可分为碱性食品、中性食品和酸性食品,含磷、氯、硫等元素的食品一般为酸性食品,如面粉、肉类、谷物、油脂、酒类、白糖等;含钾、钠、钙、镁等元素多的食品一般为碱性食品,如水果、蔬菜、豆制品、海带等。需要指出的是,具有酸味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如橘子含有较为丰富的钾,所以不是酸性食品,而是碱性食品[3]。
引申出一个结论,认为人食用酸性食物,就是诱发癌症的根源。
而实际上,癌症是身体组织细胞受到“致癌因素”刺激后发生的恶性改变。这些恶变细胞脱离了组织生长规律的控制,不停的增生、扩大,破坏正常组织形成瘤体。学界公认的致癌因素有:物理因素如放射线等,化学因素如苯等和生物因素如黄曲霉毒素等。各种因素的致癌机制复杂多样,但是没有证据说明哪种致癌因素是改变组织细胞的酸碱度而造成恶性变的。人体很多器官都可以发生癌症,这与酸性或碱性环境没有关系。根据近些年肿瘤的统计数据,我国居民肺癌年死亡率约为31/10万,而脑瘤年死亡率仅约为3/10万。这些器官同样处于弱碱性环境(pH≈7.4),但发生癌症的机会却相差甚远。还有,胃液pH值约为1.5,胃是人体酸度最强的器官,但并不是发生癌症最多的器官。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但至今还没有任何研究证明,癌症的发生与饮食的酸碱性或环境的酸碱度有关联。由此也说明,酸性条件容易罹患癌症是没有科学根据的[4]。
二、生女孩说
民间一直有说法说“吃碱性食物能生男孩,因为碱性食物能利于改善女性阴道环境,利于男性精子里的Y染色体[5]。反之,吃酸性食物就生女孩。
而实际上,正常人血液PH值在7.35~7.45之间,而像胃、皮肤、女性阴道等部位,则必须保持酸性环境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人体本身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会因为吃进去的食物不同而发生改变。是否可以生男宝宝,决定于与卵子结合的精子携带的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很多人认为,碱性环境更有利于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存活,这就是我们经常说“吃碱性食物有利于生男孩”的理论根源。其实,无论是人体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还是排泄系统,它们各自都拥有一系列精密的机制来调节自身的酸碱平衡,单纯依靠喝碱性水、吃碱性食物,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吃碱性食物也没有办法明显改变女性的血液或生殖道内的酸碱度。在孕期内,孕妇的营养非常重要。孕期应该均衡饮食,如果刻意多吃某些食物(比如所谓的碱性食物),势必就会少吃其他的食物,这就会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5]。
三、易疲劳说
由于偏食酸性食物,这些食物在体内呈酸性反应,凡酸性体质的人往往就易出现一种疲倦感[6]。
这个论点依然是想表达,食用碱性食物可以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实际上人体不分“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所有的健康人身体始终处于酸碱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人的血液、淋巴及细胞液的pH始终维持在7.4左右,不能低于7.35也不能高于7.45。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是病了,而且一定是严重的疾病,如肾脏、肝脏、肺脏的功能障碍等。实际上,人的体质没有酸性或碱性之区别,始终保持在pH7.4左右。人们的日常食物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几大类。米面杂粮等谷类,肉鱼禽蛋等动物性食物及一些坚果等称为“成酸性食物”。因为它们含有磷、硫、氯等元素较多,其燃烧后的灰份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推断其在体内代谢后生成的酸性产物占优势。各种蔬菜、水果、豆类和奶类等称为“成碱性食物”。因为它们含有钾、钠、钙、镁等元素较多,其燃烧后的灰份溶于水后生成碱性溶液,推断其在体内代谢后生成的碱性产物占优势。但是,人体的代谢过程极其复杂,代谢产物不计其数,不能简单地认为吃了酸性或碱性食物就会影响体液的酸性或碱性。实际上,不管你喝什么水或吃什么食物,都不能改变身体的酸碱平衡状态。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组成部分,都是合理营养必不可少的[2]。
人类需要多种多样的食物,各种食物均有其营养优势,食物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搭配,问题的关键是能不能做到膳食平衡。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多种,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各不相同,从几微克到数百克,每种天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也各不相同,必须由多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组成平衡膳食,即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既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而又不至于过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比例适宜。2007年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建议“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还提出“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这些都是根据国内外近年的研究成果,为改善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而提出的利国利民的膳食措施。食物蛋白质中含有的硫、磷等元素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组成不可缺少的成分,也是人体中许多酶的组成元素,如果将鱼、禽、蛋和瘦肉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都归到酸性食物而建议不吃或少吃,将会造成居民热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不足或缺乏,导致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受阻,成年人的营养状况无法保证,老年人对疾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将明显下降。
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其能量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有对健康十分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并不是靠什么碱性的作用。
为了下一代的茁壮成长,为了减少成年人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请大家关注健康从关注自己的饮食开始,一定要做到营养合理、膳食平衡,提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每天300至500克)、水果(每天200至400克)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类、禽肉、蛋和瘦肉(荤菜的总量每天不超过200克),减少烹调用油量(每天不超过30克),膳食应清淡少盐,并注意水的补充。
每天的食物品种最好能达到20到30种,选择食物时应多考虑种类是否齐全,而不应过于关注食物的酸碱性[7]。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