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汤的做法

羊肉泡馍汤正宗做法?

时间:2024-06-28 21:38|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0次

一、羊肉泡馍汤正宗做法?

材料:面粉。羊骨,黄花,木耳,粉丝,姜,葱,香菜等各种调味品。

1.羊骨在冷水中浸泡几个小时,泡出血水。

2.冷水入锅,下葱姜,放料酒煮开后续几分钟,除去更多血水,过凉冲洗干净。

3.另起一锅清水,放入羊骨煮开,如有浮沫,尽量撇净。

4.放入桂皮,八角,茴香,凉姜,香叶,盖上高压锅盖,压1个小时。

5.面粉分成两份,一份1分重,一份9分重。

6.和成面团,盖上保鲜膜发酵。

7.其余的面粉也加水和成稍硬些的面团,一分的面团发酵好之后,混合进九份的死面团,揉光滑。

8.分成大小适合的面剂。

9.擀成小饼。

10.锅中不放油,小火慢慢两面烙熟。

11.切成饼丁,正宗的是用手来抠成小粒,比较费力,我改成了刀切。

12.粉丝,木耳,黄花提前用冷水泡发,泡软。木耳和黄花撕一下。

13.锅中放熬好的羊肉汤,如果觉得太肥,可以加一半的开水。开锅后下木耳,黄花。

14.煮开下粉丝,再开下饼丁,调入盐和胡椒粉,再开即可关火。撒上葱花,点上香油。

二、甘肃羊肉泡馍汤的做法?

用料

羊后腿肉3斤 八角2粒

葱,姜适量 干辣椒1个

花椒10粒 草果1个

桂皮1根 香叶3片

配菜  

娃娃菜 烤馍

千张丝 粉丝

白萝卜  

羊肉泡馍汤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将羊后腿切大块和羊骨冷水下锅,煮开。取出肉块和骨头用凉水冲去血沫

步骤 2

在香料包中,放入葱姜,花椒,八角,干辣椒,草果,香叶和桂皮。加冷水没过羊肉,开大火煮开关小火慢煮约4小时。

步骤 3

接下来做烤馍,用300g中筋面粉加150g水和成面团,分割成约40g一个面饼,平底锅烧热放入两面烤制上色就好啦。放凉后揪碎。

步骤 4

另取一个砂锅,倒入羊肉原汤,先煮白萝卜块,煮烂后放入娃娃菜等其他配菜

步骤 5

羊肉切片铺在表面,让汤汁再次渗入肉中,最后放泡沫,撒香菜就可以吃

三、煮羊肉泡馍的汤用哪几种大料?比例是什么?怎样煮?

牛羊肉泡馍介绍牛羊肉泡馍是回族著名特色主食。又称“羊肉糊饽”。

它是由战国时期的“羊羹”演变而来,唐朝至元朝,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同胞从四面八方大量迁入西安,他们擅长烹制牛羊肉,有人用面粉制成小圆饼,当时称“托托馍”,同牛羊肉同煮,味道很美,后经不断发展,到清朝后期,西安出现第一家牛羊肉泡馍馆一天锡楼。现在,牛羊肉泡馍已享誉国内外。

原料

面粉500克,酵面50克,碱面3克,羊肉、牛肉各500克

调料

香菜20克,精盐5克,羊骨汤1500克,味精2克,香料包1个。

香料包配比

八角、桂皮、小茴香各3克,丁香、香叶、花椒、胡椒各1克,草果3克,干姜4克,良姜10克

制作方法

牛羊肉切成大块,放入清水中浸泡2-3小时去净血污

将羊骨汤放入锅内,加入香料包烧开,再离火晾凉。

泡洗的牛羊肉放入汤锅内,大火烧开,改用小火卤煮至3小时左右,加入精盐再煮约1小时捞出,切成厚片

将面粉内加入用水化开的酵面和匀成面团静置发酵,再用碱水揉匀,揪成每个约50克重的面剂,擀成面饼,放入烤炉(箱)或三扇鏊中烤熟取出。

将饼掰成小块放入碗内,再放入牛、羊肉片,添入沸肉汤,放上香菜末、味精即成

提示:酵面中的碱量以面没有酸味为宜。

四、陕西牛肉泡馍牛肉汤怎么做?

1.将面粉加少量发酵粉和水拌匀,揉光,擀成饼状放入电饼档加热。烙好后掰成黄豆大小馍块。

2.将牛肉焯水后,加清水烧开,撇去浮沫,加葱、姜,料酒、调料,小火炖一个小时。中间时间可以准备黄花菜、木耳、豆腐干、香菜等。

3.炒锅加入和馍等量的牛肉汤,烧开,放黄花菜、木耳、粉条、豆腐干,煮2分钟,放馍,再煮5分钟,加盐,2分钟后加鸡精出锅。放香菜,蒜苗。

五、泡馍汤做法?

1羊骨和羊肉用冷水洗净,浸泡5小时去除羊骨和羊肉中的血水。

2将羊骨砸断,羊肉切成大块备用。

3羊骨和羊肉放入汤锅,注入足量冷水,大火烧开。

4将汤水弃之不用,捞出羊肉和羊骨,用冷水洗净血沫。

5汤锅中重新注入冷水,放入羊骨、羊肉、葱段、姜片大火烧开。

6将所有香料放入纱布包中,用棉线扎紧,再把装有香料的纱布包放入汤中。

7使用较大炉火使汤保持翻滚,加盖煮2小时。

8再调成小火,继续加盖焖煮5小时。

六、西安泡馍汤的秘方配方?

1汤头

牛肉500克、羊肉500克、葱段15g、姜片50g、茴香5g、香叶3g、肉蔻1个、花椒10g、丁香1g、良姜10g、盐30g、水2kg、料酒10克、胡椒粉适量

2配菜

红薯粉条100克、香菜、青蒜各适量、香油少许

3选羊

选用新疆产的山羊代替关中山羊,新疆山羊肉肥瘦相间,肉质更细腻,鲜而不膻、嫩而不柴。

4

制汤

炖制12小时 羊肉鲜香软烂

羊肉泡馍讲究汤浓肉烂,按照传统做法,骨汤和羊肉需分开熬煮。煮汤前羊骨和羊肉一定要反复浸漂冲洗,去尽血污,熬炖羊肉时要先将羊骨大火熬香,然后添料包旺火滚2小时至药料香味溶于汤中,继而添熟羊油熬至香气浓郁,最后放入羊肉煮开,转小火炖约12小时,至其软烂适口。

5制作过程

1、锅入清水烧开后下入羊骨大火煮沸。

2、下入料包煮开至香气逸出。

3、添熟羊油大火烧沸。

4、放入洗净的羊肉

5、用木板压上,防止羊汤沸腾,羊肉漂浮起来。

6、煮好的羊肉已极其软烂,需小心慢捞。

7、羊汤打掉料渣和肉碎,保存待用。

6烙馍

面团要微发 馍烙九分熟

羊肉泡馍本质上是“肉汤煮馍碎”,所用的馍在当地被叫做“饦饦馍”,以面粉加老面和匀,烤至九分熟即可。倘若全熟,煮后会软烂黏糊,影响口感和卖相。

7饦饦馍做法

1、中筋面粉25千克加清水10千克、老酵面500克一同揉搓成光滑的面团,加碱水25克揉匀,覆膜常温饧发30分钟。

2、将饧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状,然后揪成每个重约150克的面剂,揉匀擀成圆饼形生坯。

3、生坯入电饼铛,温度开至200℃,烙十分钟至九成熟即可。

8走菜

走菜的流程看似简单,只需将碎馍煮熟即可,但实则内藏玄机——粉丝要用凉水泡发,炒锅禁用铁锅,煮馍需用旺火催熟,起锅前要淋熟羊油,稍有不慎,泡馍的味道就不地道

1、煮羊肉泡馍的原料,包括牛油、羊汤、粉丝、蒜苗、羊肉片和掰至黄豆粒大小的馍碎。

2、铝锅下牛油烧热。

3、倒入羊汤烧开。

4、下入馍粒旺火催熟,调味后再下羊肉片、粉丝等。

9技术要点

在羊肉泡馍的制作技艺上,各家手法不一,流程上既有相通之处,细节上又稍有不同。

第一,煮羊汤要用牛棒骨

牛棒骨中富含蛋白质和钙,且骨髓含量高,长时间煨煮后,这些成分溶解到汤汁里面,浓香四溢。

第二,香料只用六种,足矣

牛羊肉泡馍从味型上来讲大致可分为浓香、清香和麻香型,因花椒可进一步去膻,所以我在煮羊肉汤时倾向于麻香型,其花椒和小茴香的比例为2:1。清香型则恰好相反,小茴香的用量是花椒的2倍。花椒出麻、小茴香出香,再辅以少许良姜、丁香、香叶去膻,足矣。

第三,馍粒大小对应不同泡法

说到泡馍的几种吃法,也很有讲究。“干泡”也称“干拔”,是最考验煮馍师傅基本功的吃法,要求“碗中不见汤”,能插住筷子。馍粒的大小与煮法是相对应的,“干泡”、“口汤”、“水围城”分别对应“黄豆”、“花生”、“蚕豆”三种尺寸,顾客若想吃“干泡”,需先将馍掰成黄豆大小,然后在碗中放一根筷子,师傅一看便知客人的要求了。

泡馍为啥如此香,秘诀全在熟羊油。

羊肉泡馍出香的来源除了香料,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便是羊油的妙用。

头一天羊汤熬好后,要将羊油撇出来,入锅小火熬去水分,第二天熬羊汤时倒进锅中,让羊油的香气和油脂“钻”入肉里。另外,走菜时羊汤煮“三开”,每开一次便淋一次羊油,油脂慢慢渗入馍粒中,香气由浅至深,羊肉泡馍鲜香油润、回味无穷。

10羊肉泡馍

亦称羊肉泡,古称"羊羹",关中汉族风味美馔,源自陕西省渭南市固市镇。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陕西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吃的"总代表"。

11羊肉泡的传统做法有四种

单走、干拔、口汤、水围城。

单走:

馍与汤分端上桌,把馍(饼)掰到汤中吃,食后单喝一碗鲜汤,曰"各是各味"。

干拔:

有人称"干泡"的,煮好碗中不见汤,能戳住筷子。

口汤:

泡馍吃完以后,就剩一口汤。

水围城:

顾名思义,宽汤,像大水围城。

掰完馍,把一根筷子放在碗上,伙计便会明白,这是"干拔"。吃"口汤"和"水围城"不用拿筷子表示,因为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原则是汤宽馍块大,反之则小,有经验的厨师看到你掰馍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汤了。

12泡馍的掰法讲究

泡馍是特制的,称饦饦馍,一个二两。据说是九份死面,一份发面揉在一起烙制而成。全是死面,口感不好,且不利消化;全是发面,就泡不成了。有的假行家会说掰出的馍要像蜜蜂头,越小越好,其实不然,如上所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干拔、口汤、水围城,馍的大小依次如黄豆、花生、蚕豆即可。

馍掰好后,请伙计呈给掌勺大厨,加羊肉汤大火快煮,加牛羊肉、粉丝、葱花、蒜苗、香菜,高级一点的(西安都称之为"优质的")还有木耳、黄花菜和香干等即可端上来吃了。这样一大碗自己亲手掰好的泡馍,翠绿的葱花、蒜苗、香菜、红褐色的牛羊肉、黄色的金针菜、映衬着洁白晶莹的粉丝、黝黑的木耳、香味四溢,使人食指大动。还应注意的是,端上来的泡馍应是泡馍垫底,粉丝覆成网形,佐以葱花、香菜、牛羊肉摆成鱼形在最上面。

吃时左手拿勺,右手执筷,泡馍上桌后,把辣子酱铺在上面,切忌搅动,讲究从一边"蚕食",以保持鲜味,老吃家说这样鲜热之气跑不散。糖蒜用否,个人自愿。餐后搭配可饮用一小碗原汁烹制而成的高汤,以为清口。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