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喝五红汤的做法和功效
一、五红汤的做法
五红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调理饮品,由红枣、红豆、红薯、红米、红糖五种红色食材制作而成。对于接受化疗的患者来说,五红汤是一种具有滋补作用的饮品,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五红汤制作方法:
材料:
- 红枣10-15颗
- 红豆适量
- 红薯适量
- 红米适量
- 红糖适量
- 水适量
做法:
1. 将红枣洗净,用刀切几个小口,方便入味。
2. 红豆提前浸泡6-8个小时,然后加水煮熟备用。
3. 红薯去皮切块,红枣、红豆、红薯、红米一起放入煲汤锅中。
4. 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1-2个小时,直到食材煮烂。
5. 最后加入适量的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二、五红汤的功效
1. 补血活血:红枣和红豆富含铁和蛋白质,可以帮助患者补充失血后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色和体力。
2. 调理肠胃:红薯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减缓化疗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预防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
3. 改善体质:五红汤中的红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患者的整体抵抗力,有助于康复。
4. 提供能量:化疗后身体虚弱,对能量的需求增加。五红汤中含有适量的淀粉和蛋白质,可以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改善乏力和食欲不振的症状。
5. 抗氧化抗衰老:五红汤中的红枣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损害,延缓细胞老化,提升机体的抗衰老能力。
总结:五红汤作为一种中医调理饮品,对于化疗后的患者有一定的滋补和调理作用,可以帮助恢复身体健康,提升免疫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五红汤并非万能之药,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并进行个体差异的调整。化疗后的患者还需要注意均衡饮食,适当休息,合理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保持心情愉悦,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康复。
五红汤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滋补汤,它可以起到很不错的功效与作用,一般都是用红豆、红枣、红花生、红枸杞以及红糖熬制而成的,味道很不错,如果不放枸杞,功效可能会降低,但是还是有一定功效的。
五红汤不放枸杞会失功效吗
一般会失去枸杞功效,但是其他食材的功效不会失去,所以还是有一定功效的。
1、红豆:红豆是红豆树的种子,有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补血五红汤使用红豆能够治疗血虚经闭、疔疮等症状;
2、红枣:红枣又叫做大枣,大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味甘,性温,归脾、胃、心经。补血五红汤使用红枣做原料,能够治疗脾虚导致的气血虚弱以及脏躁、失眠等;
3、红衣花生:红衣花生别名又叫做落花生,有健脾养胃、润肺化痰的功效。因为红衣入心经,而落花生还能够健脾养胃,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功能会增强,也有助于帮助补气血,所以补血五红汤要以红衣花生为原料;
4、红糖:红糖是甘蔗榨汁后熬制成的蜜糖,性温入脾经,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补血五红汤以红糖为原料,既能够增加口感,还能够加强补血的功效。
五红汤不放枸杞功效怎么样
功效会有所降低。
红枣有补脾益气的作用,红皮花生米和红枣配合应用,可以提升血小板的功效,补血又可以止血,枸杞可以补血安神,红豆入心,可以清心养神、健脾益肾,红糖性温味甘,入脾经,所以适量饮用五红汤可以起到补气养血,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的功效。
五红汤中枸杞、红枣、红豆、花生、红糖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可以有效的促进新陈代谢,适量饮用五红汤可以起到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的作用。
需要注意因为五红汤可以活血养血,经期女性不宜食用五红汤,以免造成经血过多等不良症状。
五红汤的配方与制作方法
原料:5粒红枣、20颗枸杞、2勺红糖、20颗红豆、20颗红衣花生。
五红汤做法步骤:
1、将红枣、枸杞、红豆和红衣花生洗净,放入砂锅或煲汤的罐子中。
2、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用小火慢慢煲30分钟左右,煲至各原料熟烂即可。
补充说明:
1、如果将此汤作为放化疗患者的调理汤,建议取1小块生姜去皮切丝,与其它食材一起煲制成汤,可以明显减轻恶心呕吐等化疗后的副反应。
2、放化疗后脾虚气虚者,还可以加入适量黄芪一起煲汤。
五红汤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食疗方,主要由五种红色食材组成,具有补气养血、改善体质的功效。其核心食材通常包括以下五种:
1. 红豆(赤小豆)
利水消肿,补血健脾。
2. 红皮花生(带红衣的花生)
红衣富含铁和维生素,促进造血功能。
3. 红枣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富含维生素C和铁。
4. 枸杞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增强免疫力。
5. 红糖
温补气血,提供能量,调和口感。
常见变通做法:
部分版本会用 红莲子 或 红米 替代其中一种食材,但传统配方以以上五种为主。
若侧重补血,可能强调红皮花生的红衣不可去除。
注意事项:
适合气血虚弱、产后或术后调理,但糖尿病患者需慎用红糖。
建议根据体质调整食材比例(如湿热体质减少红糖用量)。
若有特殊需求,可咨询中医师调整配方。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