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羊肉洗净,剁成泥;2. 白菜洗净,切成丝;3. 葱、姜洗净,切末;4. 羊肉、葱、姜放入碗中,打入鸡蛋,加入水淀粉、料酒、香油、精盐,搅拌成馅;5. 汤锅放在火上,倒入500克水烧开;6. 放入白菜丝,随即把羊肉馅挤成小丸子,放入汤锅内,待烧开;7. 撇去浮沫,加入精盐、味精,盛入汤碗即可。
原料:
糯米100克 青菜100克
香菇5朵 胡萝卜1根 鸡蛋1枚(只用蛋清)
葱末20克 香油2汤匙(30ml)
盐1/2茶匙(3克)
做法:
1)将糯米提前5小时洗净后浸泡,捞出沥干水分备用。香菇用40度温水泡发后,洗净切碎末。
2)葱姜洗净后切末。胡萝卜去皮洗净后也切成碎末。将青菜切碎放入碗中,加入葱姜末,香油,盐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蛋清,香菇末和胡萝卜末,用筷子沿同一方向花圈搅拌上劲。
3)用手将青菜馅揉成小圆球,放入糯米中滚上一层米,用手轻轻按压表面,让糯米有一部分可以压入青菜中。
4)将做好的丸子放入蒸笼中或盘中,大火蒸10分钟即可。
超级啰嗦:
**根据自己的喜好,将糯米换成紫米来做,那就是传说中的黑珍珠丸子了哈。
**在蒸制前,蒸笼或盘中铺上一层菜叶,蒸好后不会粘盘,比较容易拿取,而且有一股菜的清香。
**这个珍珠丸子,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蘸料搭配着吃
用料:
1、主料:肉末250g,小白菜100g。
2、辅料:食盐适量,料酒适量,调和油适量,鸡蛋1个,鸡精少许,葱少许。
做法:
1、肉末里面加入打匀的鸡蛋,盐少许,鸡精少许,葱花少许,料酒适量,拌均匀。
2、取一勺肉在两手里,弄成圆子。
3、锅里煮一锅水,水开后,将圆子下入锅里。
4、汤中加盐,加鸡精,煮至肉圆浮起来。
5、青菜洗净,将洗好的青菜加入锅中,一分钟后关火即可。
注意:
1、肉末不要买全精肉的,要带点肥的好吃,建议瘦肉和肥肉的比例7:3。
2、肉末加了调味以后一定要用筷子往一个方向使劲搅,搅到感觉筷子重起来,阻力大起来了,肉末变得很粘,就是上劲了,这样肉圆煮的过程中就不会散开。
3、汤里的蔬菜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变化,但是不管放什么,建议不要太多太杂。
年夜饭(团年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 ,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但是屠苏酒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 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