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体弱者进补的好时机,鱼则是进补的好水产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2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 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祖国医学认为食鱼要讲究对症,对症吃“鱼”,它的食用和医用价值才能显现出来。下面列举常见鱼类的药用性能和食疗作用,供选择食用时参考。 鲫鱼:又名鲋鱼,味甘性温。功效为利水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清热解毒等,主治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症。 带鱼:可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辅助疗法。常吃带鱼还可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润湿与弹性。 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等功效。食用可治疗气虚乏力,胃寒冷痛、脚气、湿痹、疟疾、头痛等症。青鱼所含锌、硒、铁等微量元素,还有防癌抗癌作用。 鲤鱼:味甘性温。有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肿、乳汁不通、胎气不长等症。 草鱼:又称鲩鱼,有青鲩、白鲩两色,味甘性温,有平肝、祛风、活痹、截疟之功效。古人认为,鲩鱼肉厚而松,治虚劳及风虚头痛,以其头蒸食尤良。 泥鳅: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多吃鱼,这些疾病是: 痛风患者,因为鱼类含有嘌呤类物质,而痛风则是由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 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鱼,因为鱼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 肝硬化病人,肝硬化时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会使病情急剧恶化,犹如雪上加霜; 结核病人服用异烟肼时如果食用某些鱼类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轻者恶心、头痛、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重者会出现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胀、皮疹、腹泻、腹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等。
吃蔬菜的5大好处
好处1 纤维质对人体有益
蔬菜中的纤维质不能被人体的肠胃所吸收,但本身会吸收大量的水分,来增加粪便形成的软度,有益排便。多吃纤维质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功能,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好处2 维生素最佳来源
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A最为重要,不过维生素C在烹煮时会大量流失,蔬菜颜色越深绿或深黄,含有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就越多。另外,有一些蔬菜含有丰富的钾、钙、钠、铁质等碱性矿物质,不仅能平稳血液中的酸碱值,也是小朋友生长需要的营养素重要来源。
好处3 增加饱足感
蔬菜中的纤维质能增加咀嚼,使饱食感增加,而减少食物的摄取量,并进而减少热量的摄取。
好处4 整肠健胃,调整体质
蔬菜中的纤维质能有效促进肠与胃的蠕动,所以能降低食物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营养素被吸收,并及早协助排出对人体无益的废物。现代人的饮食,摄取加工制品太多,因此更应该多吃蔬菜,除了可延缓食物消化吸收的速率,更能健胃整肠,调整血液品质及身体体质。
南京农业大学的郁志芬副教授告诉记者,蔬菜也不是百益而无一害,除了扁豆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外,一些蔬菜甚至会引起过敏性疾病,引起代谢方面的疾患。科学研究发现,人们常用的蔬菜中的确有尼古丁的含量,比如番茄、洋山芋、茄子和花菜等等。但是科学家发现西红柿中的尼古丁含量是微乎其微,只能以微克计量,少到可以忽略,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食用蔬菜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市民完全没有必要为此担忧。
1.宝宝视觉的发育(视感知l新生儿视觉不敏锐,在15~20cm范围内视觉较清晰,喜欢看类似人脸的图形。2个月起可协调地注视物体,初步有头眼协调。3个月头眼协调较好,可追寻活动的物体或人。4~5个月开始能认识母亲,见到奶瓶表示喜悦。5—6个月町以注视远距离的物体。1岁6个月一2岁两眼调节好,视力为05,6岁及以后视力才达10。视力在外界刺激不断作用下反复练>才得以发展,j/i创造条件使小儿得到练习的机会。
2.宝宝听觉的发育(听撼知}有人认为胎儿后期已有听觉,并可记忆,因出生后即可辨认母亲心音和节律。新生儿出生数天后,听力已相当良好,声音可引起呼吸节律减慢等反应,高调或太大的声音可使新生儿转离声源方向,甚至以哭表示抗拒。3个月出现定向反应即头转向声源;6个月可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反应,8个月开始区别语言的意义,两眼迅速看向声源,听懂自己的名字;1~2岁能听懂简单的吩咐,3岁后能更为精细地区别不同声音,4岁听觉发育完善。听觉的发育对小儿语言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宝宝嗅觉和味觉的发育新生儿的嗅觉和味觉出生时已基本发育成熟,对母乳香味已有反应,对不同味道如甜、酸、苦等反应也不同,并能立即辨出与习惯滋味有异的食物。3“月时能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4~5个月的婴儿对食物味道的微小改变很敏感,故应合理添加各类辅食,使之适应不同味道。
4.宝宝皮肤感觉的发育皮肤感觉可分为触觉、痛觉、温度觉和深感觉。新生儿的触觉已很敏感,尤其以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等部位较敏感。痛觉出生时已存在,疼痛可引起全身或局部的反应。温度觉也很灵敏,尤其对冷的反应,如出生时离开母体环境温度骤降就啼哭。触觉是引起小儿某些反射的基础,护理时动作轻柔细致可便儿童形成积极的皮肤觉条件反射,产生愉快的情绪,促进身心发展。2—3岁时小儿能通过皮肤觉与手眼协调一致的活动区分物体的大小、软硬和冷热等。5岁时能分辨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
5.宝宝知觉的发育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综合反映,与上述各感觉能力的发育密切相关。5—6个月时随动作能力的发展及手眼的协调动作,通过看、咬、摸、闻、敲击等活动逐步了解物体各方面的属性。其后,随着语言的发展,小儿的知觉开始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小儿1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知觉,3岁能辨上下,4岁辨前后;4~5岁开始有时间概念,如早晚、今天、明天和昨天等;5岁能辨自身的左右。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