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把牛肉和猪肉的硬性指标对比一下,看看:
相同质量的猪肉和牛肉相比,其蛋白质含量要低5%-10%,脂肪含量高20%-30%。牛肉蛋白质含量高,特别适合孩子生长需要;脂肪含量少,可以防止肥胖和心血管疾病。而且牛肉中的铁、锌、钙、叶酸等微量元素都比猪肉高。所以,吃牛肉比吃猪肉好。
另外,国际营养学会报告中指出:动物越小,蛋白越好。相对于体量较大的牛来说,猪肉中含有的蛋白和脂肪酸更好。但不如鹅、鸡、鱼、虾等。蛋白含量最高的为虾类。
但由于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生猪饲养的方式落后,急性催肥和卫生达标难,使得猪肉的安全性很难保证。而与此相比,只要没有新的疫情,牛羊类的饲养则更有保证。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建议选择牛肉。
三大营养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
含糖多的是糖类、淀粉、甜食等
含脂类多的是白肉、奶油、油炸食品等
含蛋白质多的是豆类食品、奶制品等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新鲜水果(柑橘、山楂、辣椒、番茄)、绿叶蔬菜、豆芽菜 (提示:成人每日摄取60mg就可维持身体正常需要,长期过多摄取也不好)
维生素B1——米、黄豆、芹菜、瘦肉等
维生素PP——肉类、谷物、花生等
维生素B2——黄豆、小麦、动物的肝、肾、酵母等
维生素B6——肉类、鱼、豆类等 生物素——肝、肾、蛋黄、蔬菜等 叶酸——肉、水果
维生素B12——动物肝脏 脂溶性维生素(食用时最好配合脂类食用,否则不易吸收,例如加食物油炒着吃) 维生素A——胡萝卜、红辣椒、菠菜、鱼的肝脏(鱼肝油)等 (提示:正常成人每天需要维生素A0.8-1.6mg,长期缺乏易患夜盲症或干眼病,但长期过多食用也会患皮肤干燥、厌食、肝大、易出血等中毒症)
维生素D——肝、鱼肉、奶、蛋黄、鱼肝油等 (提示:正常成人每日需要2500μg就够,但由于自身能合成一部分,要从食物中摄取每日5μg就可以了,长期缺乏会患佝偻病,长期过多食用会恶心、呕吐、肾功能衰竭等)
维生素E——植物油、麦芽、杏仁、花生、葵花子、胡萝卜等 (提示:成人每日需要10mg,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男性雄性激素减少,女性月经不调)
维生素K——绿叶蔬菜等 凡事都有度,正常人只要保证正常饮食就可以了,而患有疾病的人,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补充的营养物质也不一样,维生素类我们人体实际上需要的量很少很少,自身合成一部分,平常很普通的食物也基本能补给够了,如果没有疾病,不赞成长期大量摄入,水溶性的还好,多的能随尿排出一部分,脂溶性的不注意很容易造成中毒症的
在生物进化系统树上,和人的关系最远的,最有营养,所以,鸡肉比牛羊猪肉好,鱼虾又比鸡鸭等禽类营养价值高。另外,鸡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鸡油是不饱和脂肪,易吸收。鸡肉可增强抵抗力。
营养成分(每100克)
热量395.00千卡,蛋白质13.20克,脂肪37.00克,碳水化合物2.40克,维生素A18.00微克,硫胺素0.22毫克,核黄素0.16毫克,尼克酸3.50毫克,维生素E0.35毫克,钙6.00毫克,磷162.00毫克,钠59.40毫克,镁16.00毫克,铁1.60 毫克,锌2.06毫克,硒11.97微克,铜0.06毫克,锰0.03毫克,钾204.00毫克,胆固醇80.00毫克。
营养分析
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适宜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湿热痰滞内蕴者不宜食,肥胖、血脂较高、高血压者不宜多食或忌用,外感病人亦不宜食。
食物相克
猪肉不宜与乌梅、甘草、鲫鱼、虾、鸽肉、田螺、杏仁、驴肉、羊肝、香菜、甲鱼、菱角、荞麦、鹌鹑肉、牛肉同食。食用猪肉后不宜大量饮茶。
红烧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适宜人群
1、一般健康人和患有疾病之人均能食之,但食之过多,便使人摄入了过多热量,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在人体内储存,就致人肥胖,肥胖则易发多种疾病;多食或冷食易引起胃肠饱胀或腹胀腹泻;对于脂肪及猪油,患高血压或偏瘫(中风)病者及肠胃虚寒、虚肥身体、痰湿盛、宿食不化者应慎食或少食之。
2、适宜阴虚不足、头晕、贫血、老人燥咳无痰、大便干结,以及营养不良者食用;
3、 对湿热偏重、痰湿偏盛、舌苔厚腻之人,忌食猪肉。
4、猪皮和猪蹄具有“和气血、润肌肤、可美容”的功效,爱美的女性可多食用猪皮和猪蹄。
扩展资料:
制作提示
红烧肉的做法各地也会稍有不同。南方习惯用酱油(老抽)调色,而北方则偏爱炒糖色儿。原料一般选用上好五花肉(所谓上好五花肉要层次分明,一般五层左右为佳,故名“五花肉”),或者“坐臀肉”(即后臀尖)。可放入白菜、豆腐、土豆、胡萝卜等蔬菜一起煮炖,能变化出多种好吃的炖肉菜。
炖肉时最好用冰糖,比白糖做出来的颜色要亮,好看,而且口感也更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烧肉 (一道著名的大众菜肴)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