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食材功效

醋龟甲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2025-08-10 23:34|来源:www.daoxiangfood.com|作者:稻香菜谱|点击:0次

醋龟甲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有:能滋阴抑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多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真阴亏耗、虚风内动及骨蒸潮热诸证。

龟甲就是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味甘,性微寒,归肝、肾、心经。龟甲具热塑性。龟甲在受热时分泌出一种粘膜,所以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将龟甲碎片粘结成大块材料,龟甲具可切性,易于加工和雕刻。

醋龟甲主要由角质和骨质等有机质组成,一般为白底黑斑或黄底暗褐色斑。色斑多呈褐、黄、黄褐及黑色。在受热时分泌出一种粘膜,所以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将龟甲碎片粘结成大块材料,龟甲具可切性,易于加工和雕刻。龟甲会被硝酸腐蚀,但遇盐酸无反应。

/iknow-pic.cdn.bcebos.com/5d6034a85edf8db1aee362d10723dd54574e74b1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d6034a85edf8db1aee362d10723dd54574e74b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醋龟甲使用的注意事项:

1、醋龟甲对大鼠、豚鼠、家兔及人的离体子宫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对家兔的在体子宫亦有兴奋作用,可使子宫收缩加强。

2、使用的时候,大家还要注意一般醋龟甲不需要长期使用,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和致癌性,但在人类,其致突、致畸和致癌性均明显低于氮芥类或其他细胞毒性药物,长期应用本品导致第二个原发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比氮芥等烷化剂为小。

3、不推荐孕妇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9%86%8B%E9%BE%9F%E7%94%B2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醋龟甲>百度百科-醋龟甲

醋龟甲的功效与作用

醋龟甲的功效与作用,这种食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在中药中它当属清热降火的翘楚,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功效十分强大,身体寒凉的人要尽量少吃,看完醋龟甲的功效与作用,你了解了吗?

醋龟甲的'功效与作用1 制作方法

醋龟甲:取净龟甲,照烫法(附录ⅡD)用沙子炒至表面淡黄色,取出,醋淬,干燥。用时捣碎。每100kg龟甲,用醋20kg。

本段药性

龟甲就是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味甘,性微寒,归肝、肾、心经,能滋阴抑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多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真阴亏耗、虚风内动及骨蒸潮热诸证。

本段鉴定特征

1、化学组成:主要由角质和骨质等有机质组成。

2、颜色和结构:一般为白底黑斑或黄底暗褐色斑。色斑多呈褐、黄、黄褐及黑色。在放大观察下可见许多圆形色素点堆聚组成了边界不规则的色斑。色素点愈密集,则色斑颜色愈深。

3、光泽:蜡状至油脂光泽。

4、透明度:微透明至半透明。

5、硬度:2、5

6、相对密度:1、29

7、折射率:1、55

8、荧光:紫外光下较透明的黄色基底常发蓝白色荧光,而黑色、褐黑色斑块无荧光。

9、热针测试:有烧头发的焦味。

10、其他:龟甲具热塑性。龟甲在受热时分泌出一种粘膜,所以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将龟甲碎片粘结成大块材料,龟甲具可切性,易于加工和雕刻。龟甲会被硝酸腐蚀,但遇盐酸无反应。

醋龟甲的功效与作用2 中药醋龟甲甘、咸,寒。归肝、肾、心经。功效主治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龟板含动物胶、角蛋白、脂肪和钙、磷等。亦含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18种氨基酸。

龟上甲总氨基酸的含量相应低于龟下甲。含蛋白质、碳酸钙,氧化钙、氧化镁、五氧化二磷及钠、钾、铁的氧化物,微量元素锶、铁、铜等,二氧化硅的含量最高。

也有很多朋友十分担心中药醋龟甲的价格会不会太贵,让人无法承担,大家可以放心中药醋龟甲的价格不会很贵,但至于具体是多少钱,这个建议大家最好还是自己亲自到药店去查问,因为每一个地方的价格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城市,只要是不同的药店,价格也还是会有不同的。此外,笔者提醒大家,最好还是到有保障的正规大药店购买中药醋龟甲比较好。

求各种水果对人体的好处

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

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

主治胸膈气壅,满闷不舒,小便不利,口鼻生疮,暑热,中暑,解酒毒等症。1. 西瓜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急性热病发烧、口渴汗多、烦躁时,吃上一块又甜又沙、水分十足的西瓜,症状会马上改善;

2. 西瓜所含的糖和盐能利尿并消除肾脏炎症,蛋白酶能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的蛋白质,增加肾炎病人的营养;

3. 西瓜还含有能使血压降低的物质;

4. 吃西瓜后尿量会明显增加,这可以减少胆色素的含量,并可使大便通畅,对治疗黄疸有一定作用;

5. 新鲜的西瓜汁和鲜嫩的瓜皮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皱纹,增添光泽。

香蕉味甘、性寒,入肺、大肠经;

具有清热,生津止渴,润肺滑肠的功效;

主治温热病、口烦渴、大便秘结、痔疮出血等症。

1. 香蕉含有大量糖类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可充饥、补充营养及能量;

2. 香蕉性寒能清肠热,味甘能润肠通便,可治疗热病烦渴等症;

3. 香蕉能缓和胃酸的刺激,保护胃黏膜;

4. 香蕉中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物质,可以抑制血压的升高;

5. 香蕉果肉甲醇提取物对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可消炎解毒;

6. 香蕉中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可以防癌抗癌。

苹果味甘、酸,性凉,归脾、肺经;

具有生津、润肺,除烦解暑,开胃、醒酒,止泻的功效;

主治中气不足,消化不良,气壅不通,轻度腹泻,便秘,烦热口渴,饮酒过度,高血压等

1. 苹果中的胶质和微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

2. 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污染和烟尘的影响;

3. 苹果中含的多酚及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肺癌的危险,预防铅中毒;

4. 苹果特有的香味可以缓解压力过大造成的不良情绪,还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5. 苹果中富含粗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协助人体顺利排出废物,减少有害物质对皮肤的危害;

6. 苹果中含有大量的镁、硫、铁,铜、碘、锰、锌等微量元素,可使皮肤腻、润滑、红润有光泽

橙性微凉,味甘、酸;

具有生津止渴,开胃下气的功效;

主治食欲不振,胸腹胀满作痛,腹中雷鸣及便溏或腹泻。

1. 橙子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可以抑制致癌物质的形成,还能软化和保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和血脂;

2. 研究显示,每天喝3杯橙汁可以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从而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橙汁内含有一种特定的化学成分即类黄酮和柠檬素,可以促进HDL增加,并运送低密度脂蛋白(LDL)到体外;

3. 经常食用橙子对预防胆囊疾病有效;

4. 橙子发出的气味有利于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但仅有助于女性克服紧张情绪,对男性的作用却不大。

柚子

果肉:味甘酸、性寒、无毒,有健脾,止咳,解酒的功效;

柚皮:味辛苦甘、性温,有化痰,止咳,理气,止痛的功效;

主治咳喘、气郁胸闷、 腹冷痛、食滞、疝气等。

1. 柚子中含有高血压患者必须的天然微量元素钾,几乎不含钠,因此是患有心脑血管病及肾脏病患者最佳的食疗水果;

2. 柚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降低血液中有胆固醇;

3. 柚子的果胶不仅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而且可以减少动脉壁的损坏程度;

4. 柚子还有增强体质的功效,它帮助身体更容易吸收入钙及铁质,所含的天然叶酸,对于怀孕中的妇女们,有预防贫血症状发生和促进胎儿发育的功效;

6. 新鲜的柚子肉中含有作用类似于胰岛素的成分铬,能降低血糖。

圣女果性甘、酸、微寒,归肝、胃、肺经;

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补血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

可治口渴,食欲不振

圣女果中含有谷胱甘肽和番茄红素等特殊物质。这些物质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特别可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并且可增加人体抵抗力,延缓人的衰老。另外,番茄红素可保护人体不受香烟和汽车废气中致癌毒素的侵害,并可提高人体的防晒功能。近些年来美国、德国科学家发现,番茄制品中的番茄红素不但可防癌、抗癌,特别是可防前列腺癌,而且还可治疗前列腺癌。圣女果中维生素PP的含量居果蔬之首,维生素PP的作用是保护皮肤,维护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对肝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圣女果所含的苹果酸或柠檬酸,有助于胃液对脂肪及蛋白质的消化。

橘子味甘酸、性凉,入肺、胃经;

具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的功效;

主治胸隔结气、呕逆少食、胃阴不足、口中干渴、肺热咳嗽及饮酒过度。

1. 橘子富含维生素C与柠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后者则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

2. 橘子内侧薄皮含有膳食纤维及果胶,可以促进通便,并且可以降低胆固醇;

3. 橘皮苷可以加强毛细血管的韧性,降血压,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故橘子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食品,研究证实,食用柑橘可以降低沉积在动脉血管中的胆固醇,有助于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逆转;

4. 在鲜柑橘汁中,有一种抗癌活性很强的物质“诺米灵”,它能使致癌化学物质分解,抑制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能使人体内除毒酶的活性成倍提高,阻止致癌物对细胞核的损伤,保护基因的完好。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