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马鲛鱼能做700克丸。马胶鱼丸的热量并不高,每100克马胶鱼丸中含有100大卡左右的热量,一般不会导致肥胖,减肥人群可以适量的吃一些鱼丸。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鱼丸之中生素的维a、维生素d、钙离子、铁离子和钾离子的含量比较丰富,可以改善视疲劳、美白皮肤,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改善缺铁性贫血。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鱼丸可以健脾开胃、利水渗湿,可以增加食欲,消除身体内的水肿现象
主料:新鲜马鲛鱼 配料:盐,油,味精(或者鸡精),姜片和姜汁,生粉 工具:勺子,木棍(或者擀面杖)
1、将马鲛鱼洗干净,从鱼尾处开始切将鱼切成两半,然后剔除鱼骨,再切去鱼头。记得保留鱼骨和鱼头用来煮汤。腌制鱼肉
2、用勺子从鱼尾巴处开始往上刮,把鱼肉刮取出来,剩下的鱼皮也可以用来煮汤。
3、加入盐、油、味精、姜汁和生粉,然后像揉面一样揉。要做得更好吃、更弹牙,必须使用棍子使劲敲打。然后静置腌制。 制作鱼汤
4、在等待腌制的时候,将剩下的鱼骨和鱼皮加一点盐,用油煎一下,至变成金黄色。
5、煎好的鱼骨和鱼皮加入水煮至汤底成乳白色,捞起鱼骨鱼片,煮丸子的鱼骨汤就制作完成了。 制作鱼丸
6、用手抓起一把腌制好的马鲛鱼肉,一捏从虎口处挤出来一个丸子,就可以得到一个马鲛鱼丸了。小一点的丸子比较好熟。
7、用鱼骨汤把马鲛鱼丸煮至浮起就是煮熟了,大概15—20分钟
蓝点马鲛鱼是马鲛鱼的一种
蓝点马鲛鱼是一种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的鱼。尾柄细,每侧有三条隆起嵴,以中央嵴长而高,两侧短而低牙坚而大,侧扁而尖锐,排列稀疏。舌上无牙。体被细小圆鳞,头部除眼前有埋于皮下的鳞和鳃盖后上角鳞外,其余部分皆裸露。一般体长为25厘米~50厘米,体重300克~1000克,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4.5公斤以上。
没多少区别,就是名字不一样。海南叫马鲛鱼,山东叫鲅鱼。
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上侧面有数列蓝黑色圆斑点,腹部龙白色,背鳍与臀鳍之后有角刺。在夏秋季常结群作远程洄游。
马鲛鱼刺少肉多,体多脂肪,与“雪菜”同烧鲜美异常,可作“熏鱼”,也可用盐腌制,是下饭佳肴。
马鲛鱼,是一种生长在深海中的优质食材,肉质鲜嫩可口,深受人们喜爱。而新西兰作为一个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其广阔的海域中也有不少产出马鲛鱼的地方。那么,究竟新西兰哪里产马鲛鱼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南岛作为新西兰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其周边海域水质清澈,营养丰富,是马鲛鱼生长的良好环境。因此,南岛被认为是新西兰产马鲛鱼的主要地区之一。
除了南岛,新西兰的北岛也是产马鲛鱼的重要地区之一。北岛的海域虽然相对较小,但同样拥有优越的水质条件,适宜马鲛鱼的生长。各地渔民在北岛海域捕捞到的马鲛鱼,也被广泛供应到新西兰各地。
除了南北岛外,新西兰的沿海城市也是马鲛鱼的重要产地。例如奥克兰、惠灵顿等城市都位于海岸线附近,渔民们经常在这些地方捕捞到新鲜的马鲛鱼。这些城市的海鲜市场也因此成为品尝马鲛鱼的热门去处。
马鲛鱼在新西兰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海鲜食材,不仅在当地备受推崇,也远销海外。其肉质细腻,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高档美食中的极品之一。
如果您想品尝新西兰产的马鲛鱼,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新西兰产的马鲛鱼适合多种烹饪方式,常见的做法包括清蒸、红烧、煎炸等。下面介绍一款简单的清蒸马鲛鱼的做法:
这样一道鲜美可口的新西兰清蒸马鲛鱼便完成了。您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配料和烹饪方式,尽情享受马鲛鱼带来的美味。
新西兰产的马鲛鱼不仅是一种珍贵的美食食材,更是新西兰海洋资源的体现。各地渔民在这片富饶的海域中捕获到的马鲛鱼,为人们的餐桌带来了无限美味。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能更加了解新西兰哪里产马鲛鱼以及如何选择和烹饪新西兰产马鲛鱼,享受到这份珍贵美味。
马鲛鱼。作为“年年有余”的预兆与吉祥物,鱼,不仅是除夕晚宴(年夜饭)的首道菜,也是亲朋好友之间馈赠的吉祥礼品,且大大增添了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
马鲛鱼在海南本地又俗称黑鱼,是深海野生鱼,分布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在南海以海南文昌铺前最为著名。属于食肉类,是鱼类凶猛的一族,牙齿长而锋利。它不吃微生物和草类,以食小鱼为主,故马鲛鱼生得浑身肥满。
做法步骤
1、材料:马鲛鱼,姜,葱,蒜 调味料:盐,胡椒粉,料酒,生抽,蚝油,水,食用油 刀具:金娘子锋钢大菜刀 (马鲛切块,姜拍扁,蒜拍扁,葱切段) 马鲛鱼大约切一公分的厚度,太厚不容易熟,太薄没口感。
2、 马鲛撒上盐腌制15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用吸水纸吸干水分 (腌制过后的鱼,肉质更加紧实,把表面水分吸干能有效减少煎制的时候溅油。)
3、调碗汁:碗中倒入适量清水,放入姜,葱,料酒,10克生抽,10克蚝油,适量胡椒粉搅拌均匀备用。
4、热锅凉油,下入马鲛鱼,中小火慢煎,煎至两面金黄,倒入碗汁盖上锅盖焖焗,焗得水分差不多干的时候翻面,两面都吸收了碗汁后出锅装盘。 (新手建议倒入碗汁后,把火关掉再盖锅盖焖,防止把控不好,把鱼焖糊了。)
5、出锅装盘即可。
蓝点马鲛在出生的第一年就能长到叉长42厘米,体重500克以上;2龄鱼叉长可达55厘米,体重超过1千克。它们终生都在生长,但是2龄后生长速度会显著放缓。7-8龄的蓝点马鲛叉长达可达70厘米-1米左右,体重在3-4千克之间。绝大多数蓝点马鲛在1-2岁就达到性成熟,但在动物界早熟的代价往往就是寿命偏短。蓝点马鲛的自然寿命不会超过十几岁,有限的寿命也决定了它们的最大体长也就在1米挂零,体重很少超过10公斤。
卖点是肉质细腻,口感鲜甜,营养丰富。
马鲛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A、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由于旧时缺乏机械化捕鱼工具,马鲛鱼是较为难得的海鲜珍品,因此在海南部分农村有“无黑鱼不成席,无黑鱼不成祭”的说法。马鲛鱼味道最为鲜美,被沿海一带的人称为“串乌”,是最受美食爱好者追捧的 “鱼中极品”,由于资源稀少,经常卖出一条鱼几千元的价格。
马鲛鱼俗称鲅鱼、竹鲛,学名为蓝点马鲛鱼。
马鲛鱼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大多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上侧面有数列蓝黑色圆斑点,腹部龙白色,背鳍与臀鳍之后有角刺。
在夏秋季常结群作远程洄游。在自然环境中,鱼类具有特别的色彩和斑纹,或者体色与周围环境一致,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或者迷惑敌人或猎物,以保护自己或偷袭猎物。
生活在海洋中上层的马鲛鱼,它们的体背色深,多为蓝黑色、深蓝色或深青色,而腹部色淡,为银白色、白色或淡黄白色,这种颜色称为消灭色。如果从上往下看,由于鱼体背部在自然光下与海水的颜色相一致,所以虽则离鱼很近,也不易辨别。从鱼体的下面向上看,鱼类的腹部和水面的颜色以及天空的颜色很相似,难以区分。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