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中加水,先放大白菜叶,然后放炖熟的五花肉,炸山药,炸土豆,炸丸子,海带絲,粉条。盐。
浆水暖锅
浆水暖锅,天水特色地方陇菜。2008年被甘肃省烹饪协会评为“甘肃名菜”,又在2011年被甘肃省商务厅、甘肃省旅游局评为“精品陇菜”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浆水暖锅
口味
酸香
菜系
陇菜
主要食材
肉丸
夹板肉
浆水
做法流派
天水浆水暖锅是由天水迎宾楼根据天水人的饮食习惯及口味爱好开发的特色地方菜,一经推出迅速在天水风靡起来,获得天水人的喜爱。而迎宾楼的浆水暖锅在天水也是最具知名度,最正宗的。
在天水浆水暖锅亦有一锅双吃,即时令不同吃法不同。
浆水暖锅分夏时菜和秋时菜两种,夏时菜较为清淡,以时令蔬菜为主,祛暑消火。
冬时菜以高热量肉类为主,驱寒温补。
做法使用浆水为汤,加入夹板肉,丸子,水烧肉配上金针菇、小白菜、香菜、西兰花等蔬菜,加入秘制调料,以铜锅烹煮而成,正好应证为天水一句老话"穷配富"故又有别名为天水穷配富。
庆阳的冬天比较冷,在窑洞里吃饭,没有取暖设备,饭菜很快就会凉掉。于是,先人们想了个办法,把食物装在了一个不断供暖的器皿里,菜就可以一直是热的了,所谓“味从煮中来,香自火中生”,暖心暖胃,所以谓之“暖锅”。
另有人传说,清朝时,皇宫一名宠妃途经庆阳,正值冬季,当地官员们为了招待这名宠妃,绞尽脑汁,可总觉得实在没什么可拿出手的佳肴,最后只好端上了当地农户的土暖锅子。妃子看见这黑乎乎的土锅,心情不悦,但品尝之后,便觉回味无穷。觉其菜荤素搭配、味道纯美,其汤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大为赞赏,见其膛中有火,故赐名为“暖锅”。
在庆阳民间,每年秋冬季,在窑洞里,一家人盘着腿围在一起,坐在烧得热热的土炕之上,中间支一炕桌,将暖锅放在正当中。既是一次聚餐,又像是一个重要的家庭仪式,隐喻着团圆、温暖。
庆阳暖锅,最好也最早的用具是特制的手工陶土砂器,也就是砂锅,这种锅主要是以土为原料烧制的。土乃万物之源,又可容万物,所以与食物不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食物可保持其原汁原味。后来,人们为了省事,改用了铜质、电热的暖锅,那个味道已经不能与原汁原味的暖锅相提并论了。为了有所区别,我们称传统的暖锅为庆阳土暖锅。
庆阳暖锅里的菜蔬讲究荤素搭配,素材肉菜,集于一炉。底子菜一般是以白萝卜片为主,配以木耳、黄花菜、豆芽、粉条(须当地产的洋芋粉条,不是粉丝)、蘑菇、豆腐(是当地农家做的卤水老豆腐,讲究豆腐有硬度而不追求嫩)、红萝卜、白菜等。穷困农家,甚至于用晒干的青菜做底子菜,总之,据材选料,只要是耐煮的菜蔬都可以入锅。面子菜就要用些高档菜了。五花肉、肉丸子、酥肉(用肉馅加鸡蛋清和面粉加调料搅拌后蒸熟)、炖好的鸡肉块、牛肉片等。现在食材丰富了,有的人还加上午餐肉、肘花、鹌鹑蛋等等。当然,如果你愿意,羊肉卷、大虾也是可以放进去的。
装好菜后,再倒入一些高汤(鸡汤或者猪肉汤均可),让汤面略微盖过肉片即可。此时就可以盖好暖锅的盖子,在暖锅中心的火炉中放入燃烧的木炭(如无木炭,大烟冒过的煤炭亦可)了。放好炭后,对着暖锅的风口,悠悠地吹几口长气,不一会儿功夫,暖锅里的肉汤就沸腾了。稍微煮一会后,揭开锅盖,熬煮的菜肉香味顿时扑鼻而来,就可以动筷开吃了。
如果你是个讲究人,可在揭锅后在菜上撒上些蒜苗丝、辣椒丝,使其更为美观好看,再热上一壶姜汁可乐,就上大花卷、馒头,那就舒服得很了。若觉得只有热菜,须得几碟凉菜爽口,那就配上凉拌的洋芋筋筋(用洋芋和面蒸制而成,因其口感筋道而得名,见百科用天津之津,估计取津津有味之意,总觉不够贴切,故换之,供参考)、燕麦柔柔(具体做法见其他文本),或自家长的豆芽菜,老豆腐炸成的豆腐干,以成凉热搭配。
特别需要提醒你的是,暖锅里装的菜基本都是熟菜、熟肉,是事先做好后加入的,不像火锅,是生菜下去后煮的。所以暖锅是不能拿来当火锅用的,因为砂质的锅本身比较脆,烧得太狠是会炸裂的。放在火膛里的木炭不宜着得太狠,以火子儿(快要烧尽的木炭)为最好。汤需要添时,也尽量加入热汤,不要加冷汤。如果是客人聚餐,一锅菜不够吃,可以随时添补,需要什么菜就补什么菜,直至您吃得饱饱的为止。
吃暖锅还有一个乐趣,就是可以在中心火柱上烙菜热东西。馒头不热了,放在火口上烤一烤,肉片比较腻,在火柱上烧一下去个油,别有一番滋味。但必须提醒的是,这个方法只限于大家对你这种行为不讨厌的前提下,有外人在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用,因为这毕竟有些怪异和不卫生。
或许有些把我的文章当食谱看的朋友会问,我就想知道配菜和肉是咋做的,不听你废其他话。这,你可就问对人了,因为我,也不会。但,我可以装作会,下面给你的方法,仅供参考,若失败,我不负任何责任。
首先说萝卜片的做法:先将白萝卜(新萝卜不好,最好是在萝卜窖里储存了一段时间的老萝卜)切成薄片,下开水中汆过,捞出晾凉。然后在炒锅中倒少许清油,待油热后将晾凉的白萝卜倒入锅中翻炒,直至熟了为止。
其次说肉片的做法:将带皮的五花猪肉煮八成熟时捞出,下油锅煎炸,待肉皮颜色变化后,捞出,在肉皮上涂抹糖稀,然后再上屉在先前煮过肉的汤锅里煮熟。这样煮出的肉肉皮金黄,即使是肥肉也可入口即化。
此菜汤汁鲜香,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一款传统老菜的升级版。它的做法:
初加工:
1.取牛腩2千克改刀成3.5厘米的小块,用清水漂洗6小时,焯水。
2.锅中放清水3千克,放入桂皮10克,八角15克,花椒、良姜各20克,草果3个,放入牛腩,大火烧开,改小火煲制1小时,捞出。
3.苕皮150克泡发,切4厘米左右的小块;鱼豆腐200克改刀成2毫米左右的厚片;玉米200克冲洗干净,切3厘米长的段;以上原料均焯水。
4.支竹150克改刀成3.5厘米的段,入烧至六成热的色拉油中炸至金黄;蟹味菇100克去根洗净;取伞盖为3厘米左右的香菇150克,打十字花刀。
熟处理:
取煲好的牛腩400克入牛腩暖锅底汤900克中烧开,将着透的木炭放入锅心,将除牛腩以外的其他原料整体排放于暖锅中,将牛腩和暖锅汤一同倒入暖锅中,撒香菜、韭黄各3克,待汤面起小泡时即可食用。
牛腩暖锅底汤:
锅内放入牛骨汤900 克、盐5克、胡椒粉3克、花椒粉1克调制,烧开即成。
详细做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牛排骨买的时候让档主帮忙砍大块一点,这一根牛排有三斤多,肉也比较多,拿回家后先用清水抓洗两遍,然后倒掉洗出来的血水,再加清水浸泡半个小时,泡出排骨里的血水。
第二步:准备一些药材:野生牛大力15克,6个红枣,黄芪10克,少许的桂圆和枸杞,把这些药材洗净,红枣的核要去掉,然后准备一个砂锅,除枸杞外把洗净的药材全部倒进去,倒入一大碗的清水,放一边泡着备用。
第三步:牛排骨泡出血水后再次把它抓洗一会,然后挤干水分放到大盘中,加入适量的盐,两小勺生抽,1勺的淀粉,用手给它抓拌均匀,充分抓拌均匀后腌制15分钟。
第四步:牛排骨腌制得差不多了,准备一个平底锅,用不粘锅更适合,因为牛排骨加了酱料和淀粉腌制,容易糊锅,锅中下少许油,把油烧热,油热后调小火,把牛排骨放进去煎一下,一面煎至微黄再翻过面来煎,这个时候淋上一点白酒给它去味增香,牛排骨不要煎得太老,能锁住它的水分就可以了。
第五步:待牛排骨煎至两面微黄后,夹到装有药材和清水的砂锅中,盖上锅盖调大火烧开,烧开后转中小火煲一个半小时。
第六步:时间差不多了,打开锅盖调大火,加入准备好的枸杞,用勺子边搅拌边收汁,汁不用收干,留少许汁就可以关火出锅了。
这一道药材牛排煲就做好了,喜欢的朋友可以试一下,这样做出来的牛排骨脱骨入味,吸足了药材的汤汁,营养又美味,秋冬季非常适合吃这一锅菜哦。
暖锅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最古老的火锅,古称“古董羹”,其名据说因投食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是我国独创的一种美食吃法,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暖锅是把半成品的荤素菜品整齐码放在锅子里,满满一锅子端上桌,一家人围炉慢慢享用,是很温暖的事。
取牛腩2千克改刀成3.5厘米的小块,用清水漂洗6小时,焯水。
2.锅中放清水3千克,放入桂皮10克,八角15克,花椒、良姜各20克,草果3个,放入牛腩,大火烧开,改小火煲制1小时,捞出。
3.苕皮150克泡发,切4厘米左右的小块;鱼豆腐200克改刀成2毫米左右的厚片;玉米200克冲洗干净,切3厘米长的段;以上原料均焯水。
4.支竹150克改刀成3.5厘米的段,入烧至六成热的色拉油中炸至金黄;蟹味菇100克去根洗净;取伞盖为3厘米左右的香菇150克,打十字花刀。
熟处理:
取煲好的牛腩400克入牛腩暖锅底汤900克中烧开,将着透的木炭放入锅心,将除牛腩以外的其他原料整体排放于暖锅中,将牛腩和暖锅汤一同倒入暖锅中,撒香菜、韭黄各3克,待汤面起小泡时即可食用。
牛腩暖锅底汤:
锅内放入牛骨汤900 克、盐5克、胡椒粉3克、花椒粉1克调制,烧开即成。
苏式暖锅的制作方法很简单,把过重加入其熬的高汤,然后再加入粉丝豆腐以及海鲜鱿鱼等食品,然后上边再加大红烧肉,锅用小火熬,这就是舒式暖锅的做法。
白萝卜,绿萝卜、五花肉、肉丸子、鸡肉、排骨、豆皮、豆腐、豆芽、粉条、油菜、红萝卜、白菜、有喜欢的菜也可以加蒜苗,大葱,红辣椒,十三香,姜粉,盐。
用料
萝卜丝
大白菜
蘑菇
木耳
冻豆腐
粉条
丸子
鸡肉
排骨
五花肉
胡萝卜片
葱蒜
步骤 1
底部铺萝卜丝、大白菜、香菇、木耳等。
步骤 2
再上一层,可以放冻豆腐(新鲜豆腐买来后放冰箱冷冻,不一样的味道,可以尝试)、粉条等。
步骤 3
再上一层就是各种肉类了,丸子、鸡肉、排骨等(是熟的,不是生的)
步骤 4
最后一层就是最好吃五花肉了~
步骤 5
顺着边缘灌上鸡汤、五花肉上撒菱形的胡萝卜片和葱丝蒜片,大火烧开,就可以坐等开吃了~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