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准备
醪糟(酒酿、酒娘、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3大匙、
醪糟鸡蛋
鸡蛋1个、清水适量、红糖适量、生姜末1茶匙。
制作步骤
1、在滚水中加入红糖、生姜,然后打进鸡蛋,跟着即可熄火。
2、将蛋与汤盛入碗中,放入酒酿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
鸡蛋不要煮得太老,酒酿是不用煮的。
做法二
醪糟鸡蛋
食材准备
大米、甜酒药、鸡蛋、白糖。
制作步骤
1、大米洗净煮熟,放进无水无油的带盖容器内,搅散晾凉到30—40度,加进甜酒药,米和甜酒药的比例为80:1,充分搅拌均匀后,用小被子包好,放在温暖的地方24—36小时即可
主料
鸡蛋4个,醪糟适量
辅料 :
白糖(或红糖)少许
醪糟鸡蛋的做法步骤
1.锅里倒入适量清水,放入醪糟,大火烧开;
2.水开后打入鸡蛋,转小火,加盖,将鸡蛋煮定型,撇去浮沫;
3.鸡蛋定型之后,转中火,加入适量白糖,也可以换成红糖。还可以等起锅以后放入蜂蜜。枸杞也可以不要;
4.鸡蛋煮熟后,会漂上水面,也可以在里面加入汤圆;
5.醪糟鸡蛋就做好了。
小贴士:
1、做醪糟鸡蛋的时候,如果吸汗,可以加入少许的汤圆。
2、煮鸡蛋的时候,如果喜欢吃溏心蛋的同学,可以在蛋黄开始凝固的时候就关火,用锅的余温煮好溏心蛋。
分
要想知道两者的区别,先了解米酒和醪糟有什么不同,其区别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使用原料不同,前者用大米,后者是糯米。
2.制作工艺不同,前者用甜酒酒曲,后者就是酒曲、
3.酒精度数不同、前者12—15度具体用途不同,后者酒精度数较低3—8度。
4.用途不同,前者取得是液体,所以可以饮用或佐料酒,后者是米和液体一起食用,所以米酒鸡蛋口感虽甜但酒精度高于醪糟,所以甜味和口感都比不上醪糟鸡蛋,加上醪糟鸡蛋是米和液体一起制作所以口感更好。
1.068号的2.上面贴着一张营业执照的纸,注册人是马军,3.天天有人排队4.一到十点就收摊的。其他都通宵营业。
步骤1/4
加入适量水注沸腾;同时准备好醪糟、2个鸡蛋打散、白糖;
步骤2/4
等水煮开后,加入醪糟,调到中火;
步骤3/4
煮开后,把鸡蛋液顺着筷子,在锅里缓缓的画圈圈,同时加入白糖;
最后一步
等再次沸腾后,就可以出锅了。
牛奶鸡蛋醪糟是很营养很丰富的一种汤品,很容易消化,对于没胃口的人,有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效,而且也是孕产妇身体虚弱的营养补品,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就经常食用,能补起养血的作用,我记得我在坐月子的时候,家人就经常给我煮着吃,而且味道。特别好!
醪糟加糖加水煮开后,敲开壳打进鸡蛋(荷包蛋)煮熟即可。
"这东西,陕西许多地方都有,是一种民间的甜食和饮料。我小时候在西安郊区水流乡西堡村生活,每逢春节,家里总要做一大盆醪糟。先将洗净泡软的糯米蒸到半熟,再用冷水淋凉,到约30℃,加酒曲,拌均匀,入面盆,中间留一个小孔洞,盖以棉被,放在热炕上,使其发酵。昼夜温度要大致相同。面盆要经常转圈移动,让盆内的糯米受热均匀。一两天后,有一股酒香味从盆中透出来。揭开棉被看时,那中间的小孔洞里,有一汪乳汁般的液体,拿手指蘸了尝,非常甜,但与糖不同,略带酒香。这是制作醪糟成功的重要标志。于是就可以食用了。或取一两勺加水烧开了喝。或在这烧开的醪糟中打入鸡蛋花、荷包鸡蛋,连汤带蛋吃。还可冷饮。
关中各地,不只老百姓自己做了醪糟食用,县城里,小镇上,大多都有专门叫卖醪糟的生意人,近年来夜市兴盛,醪糟是最普遍也最受欢迎的一种小吃。城市里还有卖冰镇醪糟的。还有的专门卖那未经加水的原汁醪糟,叫做醪糟醅子。糯米又称江米或酒米,故而醪糟也有叫做江米酒的。在众多的醪糟中,临潼县的最著名,人称临潼醪糟或临潼桂花醪糟。制作方法与民间一般的方法略同。特点是汁浓味醇,烧开后糯米浮于水面,酒香扑鼻。因临潼有著名的温泉华清池,先前曾是风流天子李隆基和绝代佳人杨玉环沐浴享乐的所在,而临潼醪糟又是用温泉水炮制而成,所以平添了几分魅力。有的书上甚至说那最早的醪糟就是为杨贵妃专门制作的。
以下是醪糟鸡蛋汤的做法:
1、鸡蛋外皮洗净、水淀粉和醪糟准备好,如图所示。
2、煮锅里加900g水,开大火,如图所示。
3、待水烧开后加醪糟·,如图所示。
4、等再次烧开后把火稍微调小一点,把鸡蛋顶端磕一个小口,然后把鸡蛋甩进锅里;(如图所示,雾气实在太大了)。
5、用勺子把浮沫潎去,然后加入适量的白糖,如图所示。
6、然后搅拌几下,白糖全部融化均匀后开大火,边搅拌边加水淀粉,淀粉糊化完成后关火,盛到碗里就好了。
步骤/方式1
准备食材:醪糟80克,鸡蛋2个,鲜枣5个,桂圆5个,枸杞5克,水适量
准备器皿。
步骤/方式2
枣提前用水煮五分钟备用
步骤/方式3
桂圆去皮、红枣去核、枸杞洗净备用
步骤/方式4
器皿里放入称量好的醪糟备用
步骤/方式5
打入鸡蛋
步骤/方式6
放入准备好的枸杞、桂圆、红枣
步骤/方式7
准备就绪,蒸锅提前加水烧开
步骤/方式8
水开后转中小火蒸20分钟左右
步骤/方式9
出锅享用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