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油是从胚芽里压榨的,纯物理压榨出油率会很低,现在基本都是用压榨加浸出.原则上胚芽的含油率在40%左右,也就是说100斤胚芽可以出40斤油吧.胚芽占玉米的10%.也就是说一百斤玉米里能出不到4斤毛油.出来毛油后必须经过精炼才可以达到使用的目的,也就是说一百斤玉米油大约可以有3斤精炼油。综上所述,玉米胚芽油和玉米压榨油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玉米油的灯:
玉米油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食用油,它来源于玉米的种子。玉米油在亚洲国家如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古代开始就是人们的主要食用油之一。不仅如此,玉米油在欧美等地也备受青睐,成为了烹饪、炸食甚至美容的重要品类。
首先,玉米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些脂肪酸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的功效。相比之下,其他一些食用油如棕榈油和植物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更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其次,玉米油富含维生素E,是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之一。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它可以抵抗自由基的伤害,帮助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保护身体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
此外,玉米油的烟点相对较高,适合高温烹饪和煎炸食品。相比之下,一些橄榄油和花生油的烟点较低,超过其烟点会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
玉米油在烹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炒菜、炖汤、煮粥等各种烹饪方式。由于其淡雅的口感和清淡的气味,不会给菜肴增添太多的味道,更易于保持原料的本味。此外,由于玉米油的烟点相对较高,适合于炒菜或高温烹饪,保持菜肴的色香味,增加食欲。
此外,玉米油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例如,在西方国家,它通常被用于制作沙拉酱和调味品,因为它可以更好地吸附其他配料的味道,并使沙拉更加美味可口。
除了在厨房中的应用外,玉米油还在一些特殊领域得到了应用。比如,在工业领域,玉米油可以被用作机械设备的润滑剂。此外,它还可以被用作某些化妆品和护肤品的成分,因为它具有保湿和抗氧化的特性。
为了保持玉米油的质量和口感,正确的存储方法非常重要。
首先,要避免将玉米油暴露在阳光下或明亮的光线下,因为光照会加速油脂的氧化,降低其品质。
其次,玉米油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热源和潮湿环境。高温和潮湿会使油脂容易变质,产生异味。
此外,建议将玉米油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氧气也是导致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购买玉米油时,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注意检查油瓶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过期的玉米油可能会影响口感和品质,不宜食用。
另外,玉米油的烹饪温度不宜过高,以免产生有害物质。在炒菜或煎炸时,建议控制好火候,不要让油超过其烟点。
最后,如果您对玉米油过敏或有其他意见,请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以确定适合您的食用油。
总之,玉米油作为一种健康、多功能的食用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它以其益生、高烹饪温度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闻名,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常说的鲜胚玉米油是用新鲜的干胚芽压榨出来的,也就是说胚芽比较新鲜,胚芽质量较好,而纯玉米油是用普通的玉米干胚芽压榨出来的,因此口味和制作工艺略有不同,从而导致价格也差异比较大。
玉米油为橙黄色、不透明,有新鲜玉米清香味,滋味淡雅。玉米油性质温和,纯洁无瑕,超绿色油类,少油烟、无油腻、烟点高,是一种比精制油更为纯净的食用油。它的鉴别方法是:质量好的玉米油,色泽淡黄,质地透明莹亮,水分不超过0.2%。油色透明澄清,无悬浮物,杂质在0.1%以下;反之,质量差。具有玉米的芳香味,无其他异味的,质量好,有酸败气味的质量差。
烘焙的玉米油和食用玉米油的区别而玉米油虽然也是有玉米胚子精炼而成,但它仍保留有原来玉米的香味,用来凉拌或烘焙糕点时容易串味。所以,严格意义上讲玉米油并不是色拉油。玉米油具有易消化营养高的优点。玉米油也称粟米油或玉米胚芽油,我国产的玉米油选用的原料都是的玉米,由此提炼而成的玉米油颜色金黄清澈,无异味。
两者区别如下
区别一:提炼原料不同
玉米油是在玉米精炼油的基础上经过脱磷、脱酸、脱胶、脱色、脱臭和脱蜡精制而成的,而胚芽玉米油选取用上乘玉米胚芽,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精制而成。
区别二:营养成分些许不同
玉米油富含多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矿物质(钙、镁、钾、钠、磷等)及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胚芽玉米油富含人体必须的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以上,主要为亚油酸和油酸。
区别三:加工工艺些许不同
玉米油经过将玉米润水、脱皮破糁、分选提胚、压胚筛选、提纯、干燥、压榨而成,胚芽玉米油是经过清理、干燥、软化、轧胚、蒸炒、压榨、高温蒸炒、精炼处理而成。
近年来,西王玉米油作为一种健康的食用油备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食用油品质的要求提高,西王玉米油在市场上的份额逐渐上升。然而,消费者对于西王玉米油的价格十分关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购买需求和预算。
西王玉米油的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成本、品牌影响力等。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西王玉米油的需求增加,供应量相对不足,价格自然会上涨;相反,如果供应充足,而需求不高,价格可能较为稳定甚至下降。
目前,西王玉米油在市场上的需求逐渐增加,主要得益于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和对油品质量的要求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西王玉米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维护心血管健康。因此,市场对于西王玉米油的需求大幅增长。
然而,西王玉米油的供应量并没有得到相匹配的提升,导致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这种供需失衡导致西王玉米油的价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生产成本是决定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西王玉米油的生产过程包括玉米的采摘、加工、提炼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
玉米的采摘需要劳动力,加工和提炼过程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这些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此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也会对西王玉米油的价格产生影响。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较为明显,包括玉米价格的上涨。这些价格波动给西王玉米油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进而对其价格产生了影响。当成本上升时,企业往往需要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保持利润的稳定。
品牌影响力是决定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西王作为一家有着悠久历史和良好口碑的品牌,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忠实的消费者群体。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可以带动市场需求的增长,从而提高西王玉米油的价格。同时,品牌效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由于供需关系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带来的价格波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食用油的需求逐渐多元化和个性化。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西王玉米油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健康的形象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西王玉米油目前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中高端消费者和追求健康生活的消费群体。这部分人群对于食用油的要求更高,更注重品质和健康指标。西王玉米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符合这部分消费者对食用油的需求,因此受到了追捧。
另外,西王玉米油在市场上的竞争相对较小,这也给了它一定的竞争优势。虽然市场上有其他品牌的玉米油产品,但西王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质量、口感、包装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然而,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于食用油知识的增加,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他品牌也开始加大对健康食用油市场的投入和布局,西王玉米油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压力。
为了应对市场的竞争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西王玉米油在产品研发和营销方面加大了投入。不仅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和口感,还积极开展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活动。
总之,西王玉米油凭借其良好的品质和养生形象在市场上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者在选择购买西王玉米油时,不仅要关注其品质和健康指标,还要对其价格进行合理评估,从而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和预算的决策。
一百公斤玉米能榨油3公斤到4公斤。成本是在6元到7元一公斤。
玉米通过提炼出胚芽,胚芽才可以榨油,一百公斤玉米可以胚芽占玉米的20%,胚芽的出油率45%_50%,也就是说一百公斤玉米里能出10公斤胚芽,10斤胚芽出油率不到5斤毛油,出来毛油后必须经过精炼才可以达到使用的目的,也就是说一百公斤玉米油大约可以有3公斤到4公斤的精炼油,这样成本价格基本在6元到7元一公斤.商场上基本都是70元5升.现在有中包装的,挺实惠的,大约在160元20升。
1、炸锅炸玉米需要15分钟-20分钟。
2、炸锅炸玉米的时候,选玉米很关键,玉米要选新鲜并且水分充足的,这样的玉米,空气炸锅在炸的时候容易熟,炸制15-20分钟即可。
3、烤玉米做法:空气炸锅托盘里铺上锡纸,放入玉米棒,放入炸锅中200度烤10分钟,时间到后,玉米棒换个位置,翻动一下再烤10分钟。烤好的玉米棒放在盘中即可。吃的时候可以切段,插入筷子拿着吃,以免烫伤。
西王玉米油好,专注心脑血管健康,26年专注玉米油生产,拥有领先行业的“6重保鲜锁”创新工艺。
西王玉米油全部选用山东黄河流域非转基因优质玉米原料,该地区所产玉米生产周期长,籽粒饱满、营养价值高。通过轧胚、预榨、碱炼、脱色、脱蜡、脱臭、小包装灌装等现代工艺压榨而成。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
压榨玉米油好。
玉米胚芽榨油工艺过程:
1.清理:制玉米糁回收的玉米胚芽,混杂有较多的玉米粉、碎粉和皮屑,需要用双层振动筛进行筛理。筛面网眼,第一层清除大杂;第二层清除玉米粉、碎糁和皮屑,以减少玉米胚芽的损失。
2.干燥:为保持玉米胚芽在贮存和运输中的新鲜度,经清理后的玉米胚芽,需随即晒干或烘干至水分含量10%以下。
3.软化:为玉米胚芽制取油脂的头道工序。此工序中,使玉米胚芽在受热处理的同时水分含量降至10%以下,使料胚发生塑性变化。软化常用热风烘干机或热蒸气辊筒烘干机,料胚在软化时不宜温度升高过急,以防止蛋白质过早变性而使料胚失去弹性,进而影响轧胚、蒸炒和榨油处理。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