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的种类极多,以常见的食用海参为例,通常有以下种类:仿刺参、梅花参、绿刺参、花刺参、图纹白尼参、蛇目白尼参、辐肛参、白底辐肛参、乌皱辐肛参、黑海参、玉足海参、黑乳参、糙海参、方柱五角瓜参、裸五角瓜参、瘤五角瓜参、海地瓜、海棒槌等。海参全球共有900多种,我国大约分布有140种。”平常我们吃的都是国内的海参,今天我介绍的是朋友送我的南非海参。
南非为保护自然环境,本知国是禁止近海捕捞的,更不允许人工养殖海参,南非的环保法惩罚力度大、执行严格,所以几乎买不到南非产的海道参。南非市面上和中国城里卖的海参基本上都是进口自莫桑比克的,都是野生海参,不像国内的人工圈养的,成品又添糖增重什么的,价钱也便宜,性价比很高。缺点是品种方面并不出色,高营养价值的刺参内相对少见。
刺参
又称海鼠、灰参,是参类中最好的品种之一。体近圆柱形,两端钝圆,长20~30厘米,腹面较平坦,背上有4~6排肉刺,体色有黄褐、黑褐、绿褐等。刺参产于中国北部沿海,如大连、青岛、烟台、长山岛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出产。以纯干、肉肥、味淡、刺多而挺、淡水货为佳。商品刺参规格分为三个等级:一等品每0.5千克40只以内,二等品每0.5千克41~100只,三等品每0.5千克101只以上
(1) 活刺参:主要分野生参和养殖参两大类
(2) 干刺参:根据产地的不同,主要有关东参、关西参、辽参、朝鲜参、长岛参、石岛参、山东参和肉参等品种。根据干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原干参和盐干参两种。原干参是采用现代机械加工后直接脱水烘干而成。其加工工艺先进,制作过程时间短,质量较好,涨发率高,出成率高,形态美观,口感好,较少出现变质腐烂现象。盐干参属较传统的加工方法,活海参经煮制后加入盐和草木灰拌匀,自然晾干而成。因其加工过程时间长,海参受损严重,质量较原干参差
(3) 腌渍参:俗称拉缸盐参,将海参加工好后直接用盐腌制保存
(4)即食海参:活海参加工并发制好后定型包装,烹制前无需发制,可直接用于烹调
2.白石参
又称赤朴参。体呈长筒形而略扁,体面光滑。背部有疣状突起,为浅黑色,腹部有粉白色石灰质层。产于广东、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等地。以外形完整、肉较厚、腹部石灰质层薄、不破肚、无破孔者为上品
3.梅花参
又称凤梨参、海花参,是参类中较好的品种之一。体形较大,大者体长可达1米,为长筒形略扁。背部肉刺很多,每3~11个肉刺相连,呈梅花状。产于南海的东沙、西沙群岛等地。以参体完整、肉质厚实、刺坚挺、刀口整齐、腹内肉平整无残缺者为上品
4.黄玉参
又称黄肉参、明玉参。体型近圆柱状,两端钝圆,腹面略平坦,背部有很多疣状突起,疣上有小颗粒,形如秃刺。产于广西防城及广东、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以参体粗壮、肉质肥厚、无凹陷残破和沙包者为上品
5.方刺参
又称方参、黄参、白刺参。体呈四棱形,每个棱面有一排圆头小刺。个体一般长30~40厘米,最长可达95厘米。腹面有三排管足,体色多变,一般为深黄带橄榄色。产于广西北海的涠洲岛和雷州半岛、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以参体粗细均匀、平直肥壮、破皮少、无残缺、腹内无鼓肚、无沙包者为上品
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ioidea),是生活在沙滩至8000米的海洋软体动物,据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 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欧洲各海洋中。我国东海南部品种繁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药用,海参同药材、燕窝、鱼翅齐名,是全球八大珍品之一。海参不仅是罕见的制品,也是昂贵的药材。
1、海参的种类有,梅花参,绿刺参,花刺参,黑海参,黑乳参。
2、梅花参(学名:Thelenotaananas):刺参科。海参纲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1米。背面肉刺很大,每3-11个肉刺基部相连呈花瓣状,故名“梅花参”。
3、绿刺参,Stichopuschloronotus(Brandt,1835),刺参科刺参属的一种海参。体呈四方柱形。一般体长30厘米。沿着身体的棱角各有两行交互排列的圆锥形肉刺。
4、花刺参(学名:Stichopusvariegatus)为刺参科刺参属的动物,俗名方参、黄肉。分布于西从马达加斯加、桑给巴尔、红海起、向东到加罗林群岛、北到日本、南到澳大利亚、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
5、黑海参,Halodeimaatra(Jaeger,1833),海参科海参属的一种海参。中国西沙群岛和海南南部沿岸出产很多,体长20~30厘米。
6、黑乳参,是海参的一种,属于海参纲类檐手目海参科,又叫做乌圆参、开乌参、乌参、大乌参等,形态体宽而厚,两端钝圆,体长250~300nlm。
海参的品种有南美刺参,仿刺参,海刺参,黄海参,刺参。
1、南美刺参,主要产自墨西哥湾海域,因墨西哥出产的质量最好,营养最高,所以以出产地墨西哥来命名,也叫墨西哥刺参,又因为海参腹部两侧各有一排刺,类似海参的足,所以也称南美足参或墨西哥足参,也因为南美刺参粗短肥厚,国内也有人叫肥仔参。
2、仿刺参主要分布于广大西北太平洋沿岸,自潮下带至一百多米水深皆有发现,其栖息地涉及南部库页岛沿岸海域、鄂霍次克海南部的千岛群岛西部沿岸海域、日本海沿岸、朝日韩三国沿岸海域和黄、渤海沿岸,刺参在中国自然分布的南界位于江苏连云港海域。
3、海刺参属于属温带品种,多栖息于岩礁、乱石或沙泥底,伴有大型藻类丛生和大叶藻繁茂的平静海区,它以小的动植物,如有孔虫、腹足类及挠足类、底栖硅藻类等为食。
4、黄海参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印度洋的海参品种,体长30-40厘米,呈圆筒状,前端较细。口在前端腹面,具小形触手20个。背面有6列大形圆锥状疣足,疣足的基都直径约为10毫米,高约7-8毫米。
5、刺参喜栖息于水深3—15米的水质澄清,水流平稳,无淡水注入,海藻丛生的岩礁或细泥沙底质水域海底。利用足管和肌肉的伸缩,可在海底做迟缓运动。
凡是能吃的海参品种都可以做葱扒海参。实际上正宗做法用的是刺参,包括辽参、山东参、韩国、日本、俄罗斯海参,有的图便宜用一些茄参、光参、秃参来代替,营养价值和口感都远远不及刺参,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来选料。
1、海参鸡蛋羹:把海参与少量木耳切碎、拌搅以后再放在鸡蛋中,搅匀了以后去蒸做鸡蛋羹,木耳中有木耳多糖和海参中的海参多糖,都有调节免疫的作用,所以搁在一块做鸡蛋羹应该说强强联合,非常好;
2、海参蘑菇汤:用海参加入蘑菇煮汤,汤和食材应该一块吃,海参多糖和蘑菇多糖因为都有调节免疫力的作用,所以俩搁在一块非常好;
3、海参枸杞煲汤:用海参、枸杞加党参各15g,海参搁俩,洗干净加水切成块煲汤,快熟的时候再适当的加点盐,搁点姜,也是很好吃的;
主料:
水发海参300克 ,猪肉臊50克 ,黄豆芽75克, 蒜苗花15克 ,食用油75克
辅料:
姜片10克, 葱段15克, 郫县豆瓣40克 ,食盐2克, 味精2克, 酱油5克, 料酒20克, 芝麻油10克 ,水淀粉18克, 鲜汤150克
步骤
1.将水发海参片成长10厘米、上厚下薄的斧楞片。
2.锅置火上,入少量食用油烧至120℃,入姜片、葱段炒香,再加鲜汤烧沸,倒入盛海参的碗内喂味。
3.锅置火上,入食用油烧至150℃,下黄豆芽、食盐炒至断生,起锅装入盘内垫底。
4.锅置火上,入食用油烧至120℃,下郫县豆瓣炒香,续加鲜汤、海参、猪肉臊、食盐、料酒、酱油
5.用中火烧至入味,再加味精、蒜苗花,用水淀粉勾芡,淋入芝麻油,起锅浇盖在黄豆芽上即成。
主料:海参(水浸)200克,黄瓜150克
调料:姜14克,酱油16克,沙茶酱12克,醋8克,盐3克,辣椒酱20克,味精3克,葱汁14克,香油4克
海参拌黄瓜的做法:
1. 水发海参除去泥肠,洗净,片成斧楞片,入沸水锅内煮三次,除尽腥味,至柔软时起锅
2. 炒锅置火上,加入高汤,下海参用小火焖熟至软糯,捞出,沥尽水分
3. 嫩青瓜黄瓜洗净,放在菜墩上去瓤,切成骨排片装入盆内,加入海参片,摆成馒头形
4. 姜刮去粗皮,洗净,切成末
5. 碗内加入酱油、沙茶酱、醋、姜末、盐、辣椒酱、味精、葱汁油、香油调成味汁,浇在海参片上即成。
冷冻海参可以制作成葱烧海参。
葱烧海参的制作方法如下:
主料:海参5个
辅料:葱白适量,食用油适量,食用盐适量,蚝油适量,冷冻海参淀粉适量
步骤一、冷冻海参解冻后用清水洗净备用。
步骤二、解冻好的海参切成小条备用
步骤三、葱白切成小条备用
步骤四、锅内加入适量的食用油烧热
步骤五、放入葱白大火炒出香味后捞出
步骤六、锅内留下的剩余葱油烧热,加入适量的蚝油
步骤七、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
步骤八、下海参翻炒
步骤九、加入湿淀粉翻炒均匀
步骤十、中火烧至汤汁收浓后,加入炒好的葱白。
步骤十一、加入适量的食用盐调味后出锅。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