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节令食品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常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食材明细
面粉适量
嫩榆钱以个人口味配比
盐一小勺
清淡口味
蒸工艺
一小时耗时
普通难度
榆钱馒头的做法步骤
1
现将榆钱后的柄去掉。
2
细细地清洗几遍。
3
还洗了个梨!
4
面也发上了。
5
发了!!!
6
开始。。。
7
一次两个,那叫一个快!
8
两分钟六个,搞定!赞!
9
上屉,蒸啊蒸。。。20分钟,出锅了
准备好材料:去皮五花肉2000g、干粉条2000g、老姜150g、小葱100g、盐40g、红薯淀粉500g、老抽少许、花椒粉适量、味精适量、肉汤适量、黑木耳适量、料酒少许。
步骤:
1、将去皮五花肉剁成肉馅儿,加少许料酒和适当清水,搅拌均匀。
2、将干粉条煮熟剁碎。
3、黑木耳泡发摘洗干净剁碎,姜切成末,小葱切葱花。
4、将以上几种主料放在一起,加入少许老抽,适量盐,味精,花椒粉,红薯淀粉,一边搅拌一边加入肉汤,以馅料不干不散为宜。
5、准备好蒸屉垫上打湿的蒸布,开始团丸子,丸子大小以一手松松的握着为宜,不要把丸子握得太瓷实,不然不容易蒸熟,把团好的丸子放在准备好的蒸屉上,不用怕排得太密实,蒸好以后轻轻一掰就分开了。
6、大蒸锅倒入足够的水,放入丸子,开大火烧至上气后蒸十五分钟。
7、粉条丸子就做好了。
1、白萝卜刮丝,稍剁,不能太碎。
2、纱布包萝卜挤水。
3、放盐、姜粉、少许香油。
4、面粉、鸡蛋、牛奶打糊。
5、捏团过薄糊,下油锅温油慢炸,金黄出锅。
把玉米面加水和成手拿的起来的面团,在炒锅内放入半锅水,水开后取适量玉米面团在两手中来回轻轻摔打使其瓷实,然后将其拍在水面上部的锅壁上,盖上锅盖,十分钟后就熟了,这是农村的做法。在家也可以将开水锅换成瓶底煎锅,不用放水,放少许油后将面团放在锅内,面团基本凝固后在加少许水盖上盖继续烤,一面熟了再翻个面继续烤,最好能烤出表面焦焦的一层,金黄金黄的,特别香。
如果是菜团子,就在面团里包上馅。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