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即食燕麦片 50g 、 低筋面粉 40g 、 植物油 25g 、 红糖 20g 、 清水 20g。
步骤1将红糖倒入水中,搅拌至无明显的大颗粒。加红糖是为了颜色更漂亮,也可以用白糖代替。
步骤2加入植物油,拌匀。如果想要更酥脆,可以用软化打发好的黄油代替。
步骤3筛入低筋面粉。过筛是为了防止面粉结块。
步骤4用刮刀用翻拌手法拌匀成细腻的面糊。翻拌时注意不要打圈搅拌,避免面糊起筋。
步骤5加入燕麦片,继续翻拌均匀。
步骤6取一小块面糊,捏成球形,再压扁,不要太厚,大约1cm就好。
步骤7在烤盘上隔开间距码好。
步骤8放入预热到160度的烤箱,上下火160度,烤约20分钟。烤成金黄色,边缘略带金棕色就可以了,注意观察,防止烤糊。
步骤9冷却后密封常温保存,防止受潮。
步骤
1.留下10克蛋液,其余的蛋液加糖。
2.搅拌均匀后倒入玉米油,再搅拌均匀。
3.筛入面粉和奶粉。
4.搅拌成絮状。
5.揉成团。
6.擀成约0.3mm厚的片。
7.用饼干模具切割成块。
8.都做好,放入烤盘,刷上剩余的蛋液。
9.入烤箱,中层,上下火,170度,16分钟烤熟即可。
小贴士
饼干的样子自己随心调整。烤箱的温度根据自家的烤箱设定。
五谷杂粮饼干的做法 材料 黑糖60公克,无盐奶油100公克,全蛋30公克,蜂蜜20公克,低筋面粉100公克,全麦粉100公克,发粉1公克,核桃20公克,南瓜子20公克,葵瓜子20公克,玉米脆片30公克 做法 1.无盐奶油软化后,加入过筛后的黑糖一起打发。
2.蛋打散成蛋液后,分2∼3次加入作法1中搅拌均匀。
3.再加入蜂蜜拌匀后,继续加入过筛后的低筋面粉、全麦粉和发粉拌匀。
4.接着放入核桃、南瓜子、葵瓜子和玉米脆片搅拌。
5.将作法4的面团分成每个约25公克重的小面团后,用手搓成圆球状后再稍微施力压平。
6.在烤盘上铺上烤盘布,整齐排放上作法5的饼干,再放置烤箱上层,并以170℃烤约25分钟即可。
肉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能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几种家常做法,让您可以轻松地制作出美味的肉菜。
红烧肉是一道经典的家常菜,它的口感鲜美,香气四溢。制作红烧肉时,需要注意选肉、腌制、煎肉、炖肉等步骤。选用五花肉,切成方块状,用料酒、生抽、老抽腌制一段时间,再放入锅中煸炒至金黄,加热水没过肉块,加入桂皮、八角、冰糖等调味料,小火慢炖至汤汁收干。红烧肉口感鲜美,肥而不腻,非常适合搭配米饭食用。
炖牛肉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家常菜,它的烹饪时间较长,能够让牛肉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制作炖牛肉时,需要注意选肉、焯水、炒香、炖煮等步骤。选用牛腩或牛腱子肉,切成块状,用冷水冲洗干净血水,锅中加水烧开,将肉块焯水捞出备用。锅中加油烧热,放入葱姜蒜炒香,加入牛肉块翻炒均匀,倒入料酒、生抽、老抽等调味料,加入热水没过肉块,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至牛肉熟烂。
酱牛肉是一道口感鲜美的家常菜,它的制作过程与炖牛肉相似,但需要加入各种酱料进行腌制。选用牛腱子肉,切成块状后用冷水冲洗干净血水,锅中加水烧开,将肉块焯水捞出备用。将肉块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酱油、料酒、糖、生姜等调味料拌匀,腌制一段时间。将腌制好的肉块放入锅中,加入热水没过肉块,加入各种酱料和香料,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至牛肉熟烂。
在制作肉菜时,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过大的火候会使肉变硬变柴,过短的时间则会使肉煮不熟。同时,在腌制和煸炒肉块时,加入的调味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调整。此外,肉类食品在烹饪前需要进行焯水处理,以去除血水和杂质。最后,搭配蔬菜一起食用,可以增加口感和营养。
以上就是几种家常做法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制作肉菜时,希望大家能够注意细节,享受烹饪的乐趣。
瘦肉,作为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材之一,因其富含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向您介绍几种家常做法,让您轻松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了解如何更好地利用瘦肉为身体提供营养。
瘦肉主要包括猪瘦肉、牛瘦肉、羊肉等,它们都富含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B族等,对人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其中,猪肉瘦肉最适合炒菜或炖汤,牛肉瘦肉则适合烧烤或炒制。
材料:瘦肉150克,青红椒各一个,葱姜蒜适量,豆瓣酱一勺。
做法:
材料:猪瘦肉250克,葱姜适量,料酒少许。
做法:
作为家庭烹饪中最常见的肉类食材之一,猪肉一直是许多人餐桌上的首选。那么,如何才能将猪肉烹饪出美味可口的家常做法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步骤。
除了上述的经典做法之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尝试不同的烹饪方法,比如红烧、炖煮、烧烤等等。总之,要想把猪肉做好吃,关键在于掌握好火候和调料的搭配,让猪肉的口感和味道达到最佳状态。此外,多尝试不同的烹饪方法和食材搭配,也能让家常做法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猪肉怎么做好吃家常做法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技能。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和步骤,相信你也能做出美味可口的猪肉料理,为家人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健康。
糟肉是一道非常美味且家常的菜肴,很多家庭都喜欢做来吃。要想做好糟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五花肉和一些必要的调料,如葱、姜、蒜等。将五花肉切成块状,用料酒和盐腌制一段时间,以去除血水杂质。
接着,将葱、姜、蒜爆炒出香味,加入腌制好的五花肉块,翻炒至变色。然后将炒好的肉块放入高压锅中,加入调制好的糟卤,以没过肉块为宜。
最后,盖上高压锅盖,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30分钟左右,直到肉质酥烂。在炖煮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火候,以免过小或过久。
完成以上步骤后,一盘美味的糟肉就做好了。吃起来肉质鲜嫩,味道醇厚,糟卤的香味完全浸入肉中,非常好吃。除了直接食用,糟肉还可以配以米饭或其他菜肴一起食用,味道更佳。
总的来说,要想做好糟肉,需要掌握好食材的选择和处理、烹饪方法和火候、糟卤的配制等关键点。只要注意这些细节,你也能做出美味的糟肉来。
虾肉作为一道家常菜肴,因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人们喜爱。那么如何才能做出好吃的虾肉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揭秘家常虾肉的烹饪方法。
1. 将虾仁洗净,去壳去虾线,加入适量料酒、食盐和胡椒粉腌制片刻。
2. 大葱、生姜和青蒜切成细末备用。
3. 锅中加入适量油,烧热后将腌制好的虾仁放入锅中,中火翻炒至变色,盛出备用。
4. 锅中留底油,加入葱姜末煸炒出香味,再加入适量生抽和食盐。
5. 将虾仁回锅,加入少量水淀粉勾芡,翻炒均匀。
6. 最后加入青蒜末,翻炒均匀即可。
家常虾肉做法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基本的烹饪技巧和食材用量,就可以轻松做出美味的虾肉。希望大家能够尝试一下,享受烹饪的乐趣!
云南人都是洋芋精!!!提名一道老奶洋芋!老奶奶都可以吃三大碗的神仙做法!
滇式美食,比起菌菇等名贵食材,更深入人心的美食应该是「洋芋」,尤其「老奶洋芋」,这道菜连没有牙齿的老奶奶都爱吃!
云南海拔高、无霜期长、日照充沛,昼夜温差大,种植土豆的环境得天独厚。云南土豆个头较大,表皮光滑,淀粉含量高,无疑是全国最好吃的品种之一。
与此同时,云南也是全国最爱吃土豆的省份。
在云南土豆一般被称为「洋芋」(也有部分地区称为芋头),听见洋芋二字,云南人眼中会闪闪发光。
曾有传闻说云南师范大学要增设马铃薯学院,还要下设马铃薯丝、马铃薯片等院系。是否属实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中可以看出云南人对于土豆,几乎是抱着一种执念。将土豆上升到学术高度,融入了本地传承血脉。
很多人都疑惑了,洋芋究竟有多好吃!?
因为淀粉含量较高、洋芋入口仿佛细沙化在嘴中,淀粉的甘甜滋润每一寸味蕾,直接煮熟就算得上是美味。烹饪成菜,从不夺走其他食材的味道,而是将味道衬托得更为柔和。
「老奶」是云南方言中老奶奶的意思,与之相对,老爷爷在云南被称为「老倌」。
因「老奶洋芋」口感绵软,无需费牙力,没牙的老太太也能吃,所以被叫称为老奶洋芋,简单来说就是「滇式土豆泥」。
但它不同于国外的土豆泥,不加入牛奶、黄油、沙拉酱,而是将洋芋泥与配菜翻炒制成。
首先,洋芋一般首选紫皮黄心洋芋,这种洋芋口感更糯,汁多粘软。
配菜最好的选择是酸腌菜。与北方的大白菜腌菜不同,云南酸菜是青菜做的;与贵州酸菜又不同,云南酸菜要放很多辣椒面;与四川的泡菜也不同,云南酸菜大部分不放水。
云南酸菜味道独一无二,那股浓郁酸爽是很多云南菜的灵魂所在。当然,搭配泡菜、茴香、豆角也别有风味。
土豆压成碎块后达到入口即化的状态,酸菜爽脆的口感在柔软的土豆中格外突出。花椒、辣椒让整道菜香气袭人,虽然食材简单,但下饭能多吃好几碗。
老奶洋芋的做法简单,而且老少皆宜,快做给你的家人品尝一下吧:
用料
紫皮黄心洋芋、云南酸腌菜、食用油、盐、葱、花椒、干辣椒、胡椒粉
步骤
1、土豆放入锅中蒸熟、晾凉后去皮,一半打成泥、一半切小块;
2、干辣椒切圈、葱切成葱花、酸菜切碎;
3、锅中倒入食用油烧热,放入干辣椒爆香;(干辣椒的香味能让整道菜滋味提升)
4、加入其他香料爆香后,再倒入土豆泥翻炒;
5、倒入腌菜翻炒均匀,再倒入土豆块翻炒;
6、加适量的清水煮干,出锅前加盐和胡椒粉调味;
7、撒上葱花乘出,完成。
注意事项
1、如果给老人和小孩吃,辣椒可以少放或不放,酸菜也要减量;
2、土豆剥皮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烫到手;
3、加入清水不可太多,否则就变成土豆汤了。
(图文综合整理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们是一个发现云南文化的公众号,可以寻味街头美食,也能聊聊诗词歌赋,快来探索文化之美吧~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56文化网 ”(ID:chn_56whw)和我们交流。
做饼干的酥油是奶油或者是黄油,具体做法如下: 材料: Butter一盒(奶油或者是黄油) 做法
1、先把Butter中火煮溶,开始沸腾的时候,转小火。
2、火要这么小,熬煮35-45分钟,至你可以看见底部一层带点焦黄的蛋白质,油脂变得清澈为止。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