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家常做法

鲃鱼家常做法?

时间:2025-05-15 02:58|来源:www.daoxiangfood.com|作者:稻香菜谱|点击:0次

一、鲃鱼家常做法?

回答如下:鲃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以下是一种简单的鲃鱼家常做法:

材料:

鲃鱼一条、蒜末适量、姜末适量、生抽适量、料酒适量、盐适量、香菜适量、油适量

做法:

1.鲃鱼去鳞、去鳃、去腮,洗净后斜着切成薄片。

2.锅中倒油,放入蒜末、姜末炒香。

3.加入鲃鱼片煸炒,待鱼肉变白后加入生抽、料酒、盐继续翻炒。

4.翻炒至鱼肉变硬即可关火,撒上香菜即可食用。

小贴士:

1.鲃鱼肉质嫩滑,煸炒时要轻手搅拌,以免破坏鱼肉。

2.加入生抽、料酒、盐时,可根据个人口味适量调整。

3.炒好的鲃鱼可以撒上一些香菜增加口感和美观度。

二、熏好的鱼家常做法?

方法/步骤

1/6

盐、生抽、花雕酒、五香粉拌匀

2/6

放置30分钟

3/6

鱼腩拍粉,入油锅炸至金黄捞出。

4/6

葱姜爆香,加水适量、加入盐、冰糖等调味料煮开后转小火。

5/6

炸好的鱼放入锅中略翻煮。

6/6

出锅。放凉即成食用。

三、熏刀鱼家常做法?

1/7

首先把鱼洗干净切好

2/7

然后放入葱姜丝,加入盐、料酒腌制20分钟

3/7

然后把面粉倒入盆中,将鸡蛋打散备用

4/7

然后将鱼段放进面粉盆中,裹上一圈

5/7

然后在放入鸡蛋液中过一圈

6/7

然后将油烧到六成热,放入鱼进行炸

7/7

最后炸到金黄即可捞出

四、鲃鱼的品种?

鲃鱼有4个品种

1、光倒刺鲃

光倒刺鲃属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河坚鱼,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的干支流中。该鱼体长,稍呈圆角形,须两对,吻须较短,额须末端超过眼后缘,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单卧的倒刺。

2、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俗称青波,乌鳞等,为一种底栖性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里,中游里也偶尔见之。体长而侧扁,头稍尖。鳞片较大,侧线明显,背部灰白,各鳍为灰黑色,特征明显,喜洁净流水和溶氧充足的环境,故无法养殖。

3、云南倒刺鲃

云南倒刺鲃为倒刺鲃的一个亚种,体长,稍侧扁,腹圆无稜,背缘和腹缘弧度相当。各鳍青黑,尤以腹鳍和臀鳍的末端为甚。 栖息于沿岸浅水区的中下层,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江河上游,尤喜居深水潭中。

4、金线鲃

金线鲃体长,侧扁,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呈弧形,鳞细小,沿侧线鳞则比较大。全身呈淡黄色,头侧与背部略带青灰色。平时多分散栖居于湖泊的出口或积水较深处,为中国特有种,常见于云南。 总的来说,倒刺鲃作为一个新的养殖对象,倒刺鲃明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开发潜力大。而且倒刺鲃肉质爽、脆,口感特别鲜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当然倒刺鲃的品种也有很多,如果是经验丰富的垂钓客可能对此比较了解。

五、鲃鱼的学名?

是河豚科。

鲃鱼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全体几成长菱形,体长在40厘米左右。头小,稍尖,头的背部成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端位,成马蹄形;唇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联,唇后沟不相联,上颌突出。须2对,前对比后对稍短。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

河鲀体呈圆筒形,有气囊,遇到危险时会吸气膨胀,体长在25—35厘米。上下颌骨与牙愈合成4个大牙板,背鳍1个,无腹鳍。无鳞或有小刺。全体椭圆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吻短,圆钝;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颌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

六、熏刀鱼的家常做法大连?

熏 刀 鱼】

材料:冻刀鱼900克,葱,姜片。 炸油:花生油适量。

调味料:糖35克,五香面1.5盐匙,盐5克,生抽50克,料酒30克,水450克,香油。

做法:

1.将刀鱼外表修剪干净,用水冲净。 2.剪成约寸长的段,将鱼肚清理干净。

3.将葱,姜片放入鱼盆中,倒入料酒腌制2小时左右。

4.将调味料除香油外放入汤锅中,拌匀后烧开关火,滴入香油备用(忘了拍)。

5.将鱼块用厨房纸擦干水分。 6.坐热锅倒入花生油。

7.油温以插入筷子周围冒泡时开炸。

8.炸至两面金黄时捞出,放入熏汁儿中浸泡。

9.全部炸完后将腌鱼时的葱,姜片也放入鱼锅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

熏刀鱼

10.盖盖焅到收汁儿时关火,用筷子轻轻起出装盘即可。

熏刀鱼

小贴士:鱼未化冻时冲洗,剪片为好。

熏汁儿的味道随自己喜好了,汁儿的量要没过鱼块,不足加水调节。

小火焅汁的后半段不要离开,不时的晃动一下锅,以免糊底。

焅汁儿开始时用的是汤锅,觉得锅有点小,后来倒在炒锅里。

七、青岛熏黄花鱼的家常做法?

步骤1/12

鲢鱼去腮,除去内脏。用厨房纸擦干,防止切的时候滑刀

步骤2/12

从鱼头处切断,从鱼背上侧下刀切成一指半宽的肉段,注意不要切到手

步骤3/12

放入两勺盐,把事先准备好的白酒,葱丝和姜片和鱼块一起抓匀。

步骤4/12

把拌好的鱼块放到冰箱冷藏两小时,别忘了盖住保鲜膜

步骤5/12

冷藏鱼的同时可以做五香熏鱼的汁了,准备好所有材料(冰糖,生抽,老抽,耗油,生姜,葱段,辣椒,花椒,大料,香叶,桂皮)

步骤6/12

锅里放一舀子开水,加入所有材料煮开后先放置一旁

步骤7/12

取出腌制好的鱼块用厨房纸擦干,防止溅油烫到手。

步骤8/12

油温加热到7成热放入鱼块,用手放到油上10厘米感觉一下油温稍稍有点烤手即可。鱼块定型再去翻动,不然会碎掉的。

步骤9/12

鱼块炸到金黄定型捞出,再重新复炸一遍

步骤10/12

复炸的同时把刚刚步骤6的熏鱼汁加热到滚开,复炸好的鱼块迅速放入滚开的熏鱼汁里边,把鱼块在汁里泡15分钟捞出就可以装盘

八、鲃鱼怎么杀?

       1、去鳞:彻底去除鲃鱼所有的鳞片,以免做成菜夹沙,会变的非常难吃。

       2、剖腹:将鲃鱼从尾到头在腹部剪开,掏出内脏。

       3、去除腹内黑衣。

       4、挑掉腹内血筋:在腹内深处,脊椎骨下方隐藏一条血筋,加工一定将其挑破,冲洗干净。

      5、鱼鳍:保留鱼鳍的目的是成菜美观,若鱼鳍松散零乱,就不如把它修剪或全部去除。

       6、剔除鱼中筋:在鱼身两侧各有一根长而细的白筋,在加工时应剔除,在鱼身侧面会看到深色的线, 白筋就位于这条线下面,在鱼身前面切一刀露出白筋,一边轻拉,一边用刀背轻打鱼身, 这样两个白筋就抽出来。

       7、鱼全部清洗干净后,鱼身上划上刀花,鱼身抹盐,加上调料腌制。

九、熏黄花鱼

<> 熏黄花鱼 - 中国传统美食的珍品

熏黄花鱼 - 中国传统美食的珍品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拥有许多精妙的传统美食,而其中一道备受瞩目的菜肴就是熏黄花鱼。熏黄花鱼以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在中国餐桌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将探讨熏黄花鱼的来历、制作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

1. 熏黄花鱼的来历

熏黄花鱼起源于南方沿海城市,具体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黄花鱼是一种肉质鲜嫩、鱼腥味较轻的鱼类,常见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水域。当时的渔民们发现将黄花鱼经过特殊处理后,熏制出的鱼肉散发出独特的香味,因此熏黄花鱼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地方特色美食。

2. 熏黄花鱼的制作方法

熏黄花鱼的制作过程相对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熏制。以下是一般的熏黄花鱼制作步骤:

  1. 将新鲜的黄花鱼进行清洗,去除内脏并剪去鱼鳞。
  2. 用盐腌制黄花鱼,使其更加鲜美。
  3. 将腌制后的黄花鱼晾干,去除多余的水分。
  4. 将黄花鱼放入熏箱中,使用木炭或其他燃料进行熏制。
  5. 熏制时间会因个人喜好和地域而有所不同,一般在30分钟至1小时左右。
  6. 取出熏制好的黄花鱼,食用前可以切成块状或整条上桌。

3. 熏黄花鱼的食用方式

熏黄花鱼可以作为开胃菜、主菜或配菜食用。它独特的香味和鲜美的口感常常能够带给人们美妙的食用体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熏黄花鱼食用方式:

  • 切块后用作主菜,搭配米饭或面条食用。
  • 将熏黄花鱼切成薄片,配以蒜泥、姜丝、辣椒等作为凉菜食用。
  • 将熏黄花鱼碎拌入饺子馅中,制作出独特的熏黄花鱼饺子。

4. 熏黄花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熏黄花鱼不仅仅是一道美味佳肴,它也与中国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熏制食物是中国烹饪的重要技法之一,通过熏制可以赋予食材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其次,黄花鱼作为一种常见的鱼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常被用于寓意吉祥和丰收。

此外,熏黄花鱼的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熏箱,这也体现了中国古老的烹饪工具和技术。熏箱作为中国传统烹饪器具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现代的中国餐饮中仍然有所应用。

5. 结语

熏黄花鱼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它的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结果却是人们舌尖上的珍品。在享受熏黄花鱼的美味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烹饪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想要一睹中国传统美食的风采,还是尝试一番独特的熏制工艺,熏黄花鱼都值得您的一试。

十、鲃鱼能吃吗?

鲃鱼可以吃,鲃鱼的个头比较小,可以油炸也可以煲汤,不过这种鱼大多味苦难吃,食用价值跟鲫鱼、鲤鱼相比差很多,以前甚至有人拿它去喂养家禽,现在大多把它放在鱼缸里进行养殖。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