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食材功效

糯米稀饭的做法?

时间:2025-01-06 03:27|来源:www.daoxiangfood.com|作者:稻香菜谱|点击:0次

一、糯米稀饭的做法?

糯米粥

主料:

1勺

辅料:

大黄米1勺 黑米1勺 燕麦1勺 莲子1勺 葡萄干1勺 冰糖适量 膳魔师焖烧罐1个 开水适量

— 烹饪步骤 —

1· 做早餐可以前一天晚上做准备工作。做早餐营养粥需要准备的食材有:糯米、大黄米、黑米、燕麦、莲子和葡萄干。

2· 每样一勺。

3· 把除葡萄干以外的食材用水浸泡2小时。

4· 把泡好的食材放入焖烧罐里。

5· 加入滚烫的开水(一定要滚烫的哟),没过食材。

6· 盖上盖子,焖5分钟,用来预热焖烧罐和食材。

7· 5分钟之后,倒掉里面的水。

8· 为了提升口感,可以放入适量冰糖。

9· 重新倒入滚烫的开水。

10· 拧紧盖子。

11· 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焖烧罐来完成吧。

12· 早上宝宝就可以吃上香甜软糯的营养粥啦。

二、糯米血肠功效?

糯米血肠,少吃可以起到健脾养胃,润肺清肠的作用,多吃 伤害身体,一定要注意量

三、绿豆莲子糯米稀饭的做法?

  主料:莲子50克,糯米100克。  调料:白糖100g。  1:将莲子用温水浸泡,去心后,清水洗净。  2:把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1-2小时。  3:将煮锅鼗净,放入莲子、糯米、清水适量,置于火上,煮成粥,加入白糖调味,即可食用。

四、糯米稀饭怎么做?

材料

熟白芝麻,冰糖,南瓜,糯米粉

做法

1.南瓜去皮切片入蒸锅大火蒸15~~20分钟,用筷子或叉子试一下看南瓜是否已经蒸透,然后放入容器,趁热用勺子压成南瓜泥。

2.南瓜泥放入汤锅,加入清水煮开,清水与南瓜泥的比例为2比1。

3.待水烧开的时候,用一小碗将糯米粉用水调成糊状。

4.南瓜泥煮开后,用汤勺舀一勺糯米糊加入汤锅中,并不断搅拌以防糯米糊结块,达到自己想要的粘稠度后,就不用再加糯米糊了。

5.煮3分钟后加入冰糖或白糖即可出锅。

6.最后用熟白芝麻点缀装饰。

五、糯米的作用与功效?

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主产于我国南方。其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为温补强壮食品,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也有一定缓解作用。

1.补充营养

糯米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钙、铁、磷等。其中磷元素可协助淀粉与脂肪代谢,提供热量,恢复体力;丰富的B族维生素可以促进食欲、改善神经系统。

2.缓解尿频

糯米的收涩作用明显,祖国医学认为,糯米有收涩、止汗等功效。因此,有尿频、经常出虚汗的朋友,可以经常食用糯米,既可防病又能强身。

3.补脾暖胃

糯米性甘平,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故古语有“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4.补中益气

糯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泻、调理消化和吸收的作用,对脾胃虚弱、产后多汗、产后痢疾等症状有舒缓作用,而对于体虚产生的盗汗、血虚、头晕眼花也有改善的作用。

六、怎么煮黑糯米稀饭?

黑糯米粥

主料

黑糯米60克

糯米20克

辅料

650克

黑糯米粥的做法

1.

60克黑糯米加20克糯米

2.

将米放到小碗里,加入水浸泡半个小时

3.

米泡好后,把脏水倒掉再清洗一遍,放进电饭锅里

4.

加入650克的水

5.

启动煮粥键,约1个半小时就可以煮的很浓稠了

七、糯米稀饭好消化吗?

好消化。

糯米稀饭是由糯米、清水等材料熬制而成,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以及钾、磷、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适量吃一些糯米稀饭,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糯米经过高温烹饪之后,其支链淀粉会糊化,从而比较容易就被消化酶所分解,适量吃容易被肠胃所消化。

八、糯米烧稀饭好喝吗?

糯米熬稀饭比较好喝。

糯米便于人体健康而且利于消化。糯米熬的粥。还比较粘稠。只用大米熬的粥。会比较单调,若想用大米熬粥或加些小米,叫做2米粥。也是很不错的。一些老年人肠胃不是很好。可以试着用糯米。和一些杂粮。比如黑米。再加一些豆类。

九、猪大肠糯米饭的功效?

猪大肠有很强的韧性,还有适量的脂肪,营养价值很高,能润燥、补虚、止渴止血。它能治疗便秘、便血、虚弱口渴、痔疮等。

十、糯米煮稀饭能放碱?

   可以放碱,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碱可以有效稀释稀饭里面的营养物质,同时,可以使得稀饭里面的米能够煮的透。另外,放碱的稀饭,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正式这股很淡的香味,让喜爱吃稀饭的人群,也爱上了放碱。但是,问题出来了,放碱不可以放多,不然既影响口感,而且还能产生一定的胃酸,对胃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少量放碱。

上一篇:豆米子学名? 下一篇:桂花羹起源?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