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灵芝5克、干铁皮石斛10克、西洋参5克、瘦肉300克、蜜枣2粒、姜片、盐
做法:
1、把灵芝、石斛、西洋参浸泡10分钟,捞起来洗干净备用,蜜枣直接清洗干净备用;
2、把瘦肉洗净焯水捞出备用;
3、将所有的材料放进砂锅,添加适量冷水,用大火将汤煮开后调成文火煲2个小时,然后加入适量的盐即可饮用。
此二药物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作用。对于心脑血管方面的病症有治疗或是预防的作用。如果使用这二味药物泡酒饮用,可以对心脑血管方面的病症有调理的作用。可以长期的喝,只要是胃肠道没有什么病症者,或是能够饮酒者,就可以用,副作用比较少。
1、材料:田七10克,红枣6枚,猪瘦肉150克,黑木耳30克。
2、先将木耳用清水浸泡2-3小时,反复洗净。
3、田七洗净后打碎。猪瘦肉洗净,切片。
4、红枣洗净后去核。
5、将所有材料一并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慢火煮约2小时,食盐少许调味即可。
三七的功效与作用: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血症、跌打损伤、胸腹刺痛、外伤出血都可以。丹参的功效与作用: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肿,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三七和丹参是可以一起使用的,合后可以增强活血消肿,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主料 田七5g 瘦肉、 海马一对(一公一母) 辅料 姜 水 田七、花旗参、瘦肉炖海马的做法步骤
1. 全家福。。
2. 瘦肉冷水下锅焯水,然后冲洗干净备用。
3. 全部食材清洗干净,放入炖盅注入适量的水(刚好浸过食材即可,不必放多了,因为炖汤不比煲汤,不会缩水的,放多少水就有多少水在)然后用锡纸封好。
4. 注入适量的冷水到炖盅里,烧开后计炖四小时下盐调味即可。
5. 成品。。
田七瘦肉汤
材料
瘦肉100公克,黑背木耳15公克,田七5公克,黑枣5颗,陈皮3公克,姜片8公克,水350cc,水2杯,盐1/2茶匙,米酒1/2茶匙
做法1.瘦肉切小块备用。
2.取一汤锅,加入适量份量外的水煮至滚沸后,将作法1的瘦肉块放入滚水中汆烫约1分钟后取出、冲凉,放入电锅内锅中。
3.黑背木耳泡入份量外的水中约10分钟后沥干、切小块备用。
4.田七、陈皮、黑枣用清水略为冲洗干净后,与作法3的黑背木耳块、姜片、水加入作法2的电锅内锅中。
5.电锅外锅先加入2杯水后,放入作法4的电锅内锅,盖上锅盖、按下电锅开关,待电锅开关跳起,焖约20分钟后,再加入盐及米酒调味即可。
葫芦瘦肉汤是一道以葫芦和瘦肉为主要材料的清汤,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葫芦是一种常见且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瘦肉则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将这两种食材结合在一起,制作成一道汤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1.预备食材所需的葫芦和瘦肉。葫芦洗净,去除顶部和底部,切成小块备用。瘦肉洗净,切成薄片备用。
2.将炒锅烧热,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生姜和葱段,煮沸一分钟,然后捞出备用。
3.炒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待水烧开后加入葫芦块。煮沸后转小火焖煮10分钟,使葫芦变得软烂。
4.炒锅中再次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加入瘦肉片。同时加入料酒,焖煮5分钟,去除瘦肉的腥味。
5.接着加入之前煮好的生姜和葱段,继续焖煮5分钟,使汤汁更加浓香。
6.在汤汁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关火。
将葫芦瘦肉汤舀入碗中,即可享用。这道汤品不仅汤汁清香,而且葫芦的嫩滑口感和瘦肉的鲜美相得益彰。汤中的营养物质也能完全被人体吸收,对于提高免疫力、补充营养、保持身材都有很好的效果。
1.煮葫芦时,不能用大火煮,否则容易煮烂。
2.在煮瘦肉时,可以加入适量的料酒,去腥增香。
3.如果喜欢口感更加浓稠的汤,可以适量延长焖煮的时间。
希望你喜欢这道葫芦瘦肉汤的制作方法,它不仅简单易学,而且营养丰富、口感美味。无论是冬天寒冷时为暖胃,还是夏天清热解毒,这道汤都是不错的选择。不妨动手试试,为你的餐桌带来一道美味佳肴!
主料:龙骨200克,瘦肉300克。
辅料:丹参10克,老姜5克,枸杞子5克,红枣10克,盐5克,鸡精3克。
丹参瘦肉汤的做法
1、龙骨、瘦肉斩件。
2、丹参、红枣、枸杞子清洗干净。
3、龙骨、瘦肉入沸水中煮去表面的血渍,倒出清洗干净。
4、瓦煲加水煮沸,放入龙骨、瘦肉、丹参、老姜、红枣、枸杞子,煲2小时。
5、最后调入盐、鸡精即可食用。
食材:红枣20公克,枸杞10公克,丹参5公克,菊花3公克,水700cc
做法
1.红枣用刀子割3刀;所有材料以冷水沖洗去除杂质,备用。
2.取一汤锅,放入水700cc煮至沸腾,加入作法1的药材,以大火煮至沸腾后,盖上锅盖,转小火续煮25分钟。
3.将作法2的材料过滤即可饮用。
同服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醒脑安神、补血益气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功能,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降低胆固醇,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还能缓解因月经不调引起的各种妇科炎症。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