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目鱼做法:
1/5
清洗鱼,取出鱼鳃,洗干净血水。用少量食盐搓洗鱼表面,用刀轻轻刮去鱼表层的粘液。冲洗干净后,在靠近鱼头部位的鱼肉上割一刀,找白点,慢慢取出鱼腥线。
2/5
鱼腥线取出后,在鱼身的两面划刀,放入切好的生姜片,葱白。(鱼肚子里和鱼头里也塞上一点生姜和葱白)
鱼盘上铺上生姜和葱段。
将鱼摆放好,倒上一勺白酒在鱼身上。
3/5
起锅放入适量水,大火烧开。
水开后,放入蒸架,放入鱼盘。(如果鱼身太长,进锅后长过锅身,就砍掉一点过长的鱼尾巴)
盖紧锅盖,开大火隔水蒸8到10分钟。
4/5
鱼蒸好后取出(判断鱼是否已经蒸熟,可以用根筷子插鱼身,筷子很容易穿进鱼肉里就可以了)
倒去盘里的汁。
起锅热油,等油足够热后浇到鱼身上。
5/5
然后接着准备酱料。
往锅里加入小半碗的水,加入三勺酱油,一勺耗油,还有葱段。
水煮开后浇在鱼身上,蒸鱼就做好了。
目鱼和墨鱼的主要区别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目鱼
目鱼一般指半滑舌鳎,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半滑舌鳎种。
2、墨鱼
墨鱼一般指乌贼,属乌贼目、乌贼科、乌贼种。
二、形态特征不同。
1、目鱼。
吻部钝圆,吻长小于上眼至背鳍基距离,吻钩不达左侧前鼻孔下方。两眼位于头左侧中部稍前方,上眼后缘约位于下眼中央上方, 眼间隔有鳞,小鱼较窄,大鱼较宽。唇光滑,右侧较肥厚。两颌仅右侧有绒状窄牙群。无鳃耙。
头体左侧淡黄褐色,奇鳍淡褐色而背鳍、臀鳍外缘黄色,腹鳍淡黄色。头体右侧白色,鳍淡黄色。 胃近弧形粗管状。
2、墨鱼。
乌贼身体可区分为头、足和躯干三个部分,躯干相当于内脏团,外被肌肉型套膜,具石灰质内壳。头位体前端,呈球形,其顶端为口,四周围具口膜,外围有5对腕。头两侧具一对发达的眼,构造复杂。眼后下方有一椭圆形的小窝,称嗅觉陷,为嗅觉器官,相当腹足类的嗅检器,为化学感受器。
三、生境分布不同。
1、目鱼。
半滑舌鳎属于近海大型底栖暖温性动物,栖息于干泥沙质海底,只做近距离洄游。在中国分布于渤海(在渤海湾北起河北秦皇岛,南到天津塘沽)、黄海、东海、南海(在黄、渤海较常见)。
2、墨鱼。
主要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沿岸浅水中,冬季常迁至较深海域。中国乌贼种类较多,东海盛产曼氏无针乌贼,盛产于浙江南部沿海及福建沿海;台湾枪乌贼,分布于台湾海峡以南海区,汕头外海及北部湾为产卵场所。
鱼的种类:按照水域分为海水鱼和淡水鱼。
按纲分类分为圆口纲、盾皮鱼纲、软骨鱼纲、辐鳍鱼纲、肉鳍鱼纲、棘鱼纲等。按类别分类分为有颌类、无颌类。
按生活气候可分为热带鱼、温带鱼和寒带鱼。常见的热带鱼有色鱼、食蚊鱼等,温带鱼有红鲫鱼、中国金鱼等,寒带鱼有凤尾鱼等。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应该是鲸鱼,又名鲸目,鲸下目,鲸类,鲸豚类,它是哺乳纲下设的一个传统分类单元,包含现存约90种体态似鱼、皮肤裸露的水生哺乳动物和它们已灭绝的早期亲族,统称 鲸类 或 鲸豚类,习惯上体型大者称鲸,小者称豚。大部分栖息于浅海,少数几种栖息于淡水。
来自之前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新西兰以为名为斯图亚特·弗雷泽(StewartFraser)的渔民,带着两个儿子在北岛北部的在卡里卡里半岛钓鱼的时候,意外地捕捉到了一种“透明鱼”,这种身长仅仅只有10厘米的“鱼”,让他十分惊讶,因为这种鱼浑身上下看上去并没有肉的存在,摸起来似乎有鳞片,并且十分坚韧,但整体而言很像一个果冻一样,并且除了体内拥有一颗橘色的小圆球以外,看上去是完全透明的,如果把它放在海水之中,则又看不到它的踪迹。
专家普及说,这种透明的“鱼”名字叫做樽海鞘。这鱼名字就如此高大上,果然是名不虚传。简单来说,樽海鞘是一种类似于海蜇类动物。有资料详细记载了这种海洋生物的详细信息:它以水中的浮游植物,如海藻等为食,通过吸入喷出海水完成在水中的移动,这不是鱼,它们与鱼类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鱼釜尘甑:拼音是[ yú fǔ chén zèng ]指贫穷的无粮可炊。
鱼游釜底:拼音是[ yú yóu fǔ dǐ ]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
鱼帛狐声:拼音是[ yú bó hú shēng ]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鱼米之地:拼音是[ yú mǐ zhī dì ]盛产鱼类及稻米等的富庶地方。
鱼馁肉败:拼音是[ yú něi ròu bài ]馁:鱼臭烂;败:肉腐烂。鱼烂肉腐。泛指变质的食物。
鱼烂瓦解:拼音是[ yú làn wǎ jiě ]犹言鱼烂土崩。
灰鱼品种灰鲢。
鱼体侧扁,较高,腹部在腹鳍基部之前较圆,其后部至肛门前有狭窄的腹棱。头极大,前部宽阔,头长大于体高。吻短而圆钝。口大,端位,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稍突出,口角可达眼前缘垂直线之下,上唇中间部分很厚。无须。
灰鲢鱼眼小,位于头前侧中轴的下方;眼间宽阔而隆起。鼻孔近眼缘的上方。下咽齿平扁,表面光滑。鳃耙数目很多,呈页状,排列极为紧密,但不连合。具发达的螺旋形鳃上器。鳞小。侧线完全,在胸鳍末端上方弯向腹侧,向后延伸至尾柄正中。
灰鲢鱼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微黑,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部灰白色。各鳍呈灰色,上有许多黑色小斑点。
用料
墨鱼2只;老抽2勺;生抽4勺;五香粉1勺;白砂糖2勺;水3勺
做法
墨鱼头部去除眼睛和口器,躯干部分除去内脏和墨囊,洗干净备用,皮可剥可不剥,烧完之后口感上并无太大区别
老抽、生抽、五香粉、白砂糖和水混合调成红烧汁备用
取不粘锅一只,将处理好的墨鱼放入锅中,点火加热,不用放油
倒入红烧汁,保持中火加热,期间用勺子不断舀起汤汁浇在墨鱼上,中途翻一次面
待墨鱼肉质收紧、躯体膨胀后捞出,用刀切成均匀的圈状,注意不要切到底
大火加热锅中剩余的红烧汁直至浓稠,然后将酱汁均匀浇在墨鱼上即可。这样做出来的墨鱼口感鲜嫩类似白灼,但在浓厚的酱汁包裹下味道又接近目鱼大烤。
材料:排骨400克、目鱼干50克、生姜1小块、精盐1小匙、味精0.5小匙
做法步骤:
1、排骨洗净砍成块,墨鱼干泡软、去骨,洗净切片,生姜洗净拍松;
2、锅内加水,待水开时放入排骨块、墨鱼片,用中火煮至断生,捞起待用;
3、在砂锅内投入排骨块、墨鱼片、生姜,注入清水,用小火煲2小时,加精盐和味精即可。
鳎目鱼洗净,去皮去肠去鳃洗净,切段。
2. 鳎目鱼蘸均匀面粉。
3. 下油锅,炸至两面金黄捞出。
4. 油锅中放入五花肉,五花肉变色,煎出五花肉的油,盛出五花肉。
5. 煎五花肉的油别倒了,加入葱、姜、蒜、干辣子、花椒、大料。翻炒均匀。
6. 倒入甜面酱,翻炒均匀。
7. 放入鳎目鱼。
8. 碗中放入白糖、醋、白酒(提前用姜泡的白酒),调匀。
9. 调的汁倒入锅中,盖上盖子,焖1分钟。
10. 揭开盖子,倒入热水,没过鱼肉,加入五花肉。
11. 加适量酱油。
12. 加一点盐,适量白胡椒。
13. 盖上盖子,大火熬开锅,转小火熬30分钟。
14. 关火,揭开盖子,加入适量香油,盖上盖子焖10分钟。
15. 出锅,就可以吃了,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