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这道菜胜在营养均衡,口味清淡,虽然使用腊肉为主料,却一点不觉得油腻厚重。用料:蟹味菇、腊肉各50g、干木耳10g、鸡蛋2枚、香葱1棵调料:油、水淀粉各1汤匙(15ml)、生抽、芝麻香油各1茶匙(5ml)、盐1/2茶匙(2g)
做法:1.干木耳用冷水浸泡30分钟至泡发,去蒂后撕成小朵。鸡蛋磕入碗中,打散备用。香葱洗净切成葱花。蟹味菇去根,洗净后备用。2.将腊肉放入蒸锅,大火蒸30分钟后取出放凉,切片备用。3.大火加热炒锅中的油至4成热,倒入蛋液,待边缘开始凝固时迅速用筷子搅散成絮状,完全定型后盛出备用。4.炒锅中留底油,大火加热至5成热,放入香葱煸香,放入腊肉、蟹味菇、木耳翻炒至蘑菇和木耳成熟,加入鸡蛋,淋入生抽和芝麻香油,调入盐翻炒均匀,最后淋入水淀粉勾薄芡即可。小贴士:这道菜在制作时将腊肉事先蒸熟,这样 做的目的是使制成的成菜口感软硬适中,如果不事先蒸熟,制成的成品口感稍硬,更有嚼劲,也别有风味,只是需要注意在炒制时需要将腊肉先下锅,延长烹调时间,以免腊肉不成熟。
该答案来自中华美食网官方网站
主料:红肠1 根 青椒1个 蟹味菇 辅料:玉米 大蒜 调料:葱花 酱油 盐
烹饪方法: 1.蟹味菇切丁,青椒红肠均切成均匀方丁,玉米粒提前焯水,沥干备用。烧热锅子,倒入花生油,加入葱花蒜瓣,炒香,倒入红肠爆出香气。 2.加入蟹味菇,炒匀,撒入少许酱油。倒入青椒和玉米,翻炒均匀,加盐出锅。
该答案来自中华美食网官方网站
主料:腊肉1块 鸡蛋3个 蟹味菇适量调料:色拉油适量 食盐少许 生抽5克 水淀粉适量 小葱5克 芝麻油少许小菇木樨炒腊肉的做法1.腊肉洗净,蒸熟,冷却后切片。木耳泡发,洗净,撕成小朵2.鸡蛋磕入碗中,打散3.蟹味菇去根,洗净后备用。葱切成葱花4.大火加热锅中的油至4成热,放蛋液,待边缘开始凝固时迅速用筷子搅散成絮状,完全定型后盛出备用5.炒锅内留底油,油热后加腊肉,蟹味菇木耳翻炒至蟹味菇和木耳成熟,加入鸡蛋,放生抽和麻油,加盐调味,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该答案来自中华美食网官方网站
主料
萝卜
750g
葱
100g
蟹味菇
100g
小麦面粉
750g
辅料
油
适量
盐
适量
糖
适量
酱油
适量
步骤
1.在盆中倒入面粉,加入用温水和匀的发酵粉,边加边和面
2.用温水把面和匀,放温暖处发酵,我是把面盆放锅里在加上盖子
3.现在开始做馅,把萝卜,葱,蟹味菇洗净。把萝卜刨成丝并把水分挤掉,因为萝卜比较甜我也没用开水焯,把葱切成葱花,把蟹味菇用开水焯一下剁成丁
4.在锅里放点油,把萝卜丝,葱花,蟹味菇丁一起炒一下放入盐,糖,酱油调味
5.馅做好后用碗装起备用
6.等面呈蜂窝状就发酵好了,发好的面有拉丝的感觉
7.继续揉面,我又加了点面粉,多揉几下,在放到温暖处醒半小时
8.把醒好的面搓成长圆条,并切成大小相同,拿一个搓成圆
9.用手把圆球捏成中间厚四周薄的皮
10.把馅包入其中,并沿着一个方向,包子褶是抻出来的,也就说你每包个褶的时候是要把面皮往中间向上扯一下,这样包出来的褶的形状好,也很平滑
11.包好后把包子放在笼里,用凉水烧,大概20分钟左右,蒸好后在放在锅里虚蒸三分钟
12.好啦,因为第一次做,所以还在不断积累,这是用切下来的一个面团做的后来感觉小了点,就两个面团揉在一起
13.这个包子大多了,还真蛮香的
将种子撒播于土面,覆土约1~2厘米,浇透水,温度合适时约2周发芽。
栽培技术:
一、对环境的要求。香葱喜凉爽的气候,耐寒性和耐热性均较强,发芽适温为13—20摄氏度,茎叶生长适宜温度18—23摄氏度,根系生长适宜地温14—18摄氏度,在气温28摄氏度以上生长速度慢。 因根系分布浅,需水量比大葱要少,但不耐干旱,适宜土壤湿度为70%—80%,适宜空气湿度为60%—70%。对光照条件要求中等强度,在强光照条件下组织容易老化,纤维增多,品质变差。 适宜疏松、肥沃、排水和浇水都方便的壤土和重壤土地块种植,不适宜在沙土地块种植,需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均衡供应,不能单一施用氮肥。
二、种植季节。露地在春、秋两季种植;保护地除夏季外全年可种植;延庆、怀柔、密云等北部山区夏季可覆盖遮阳网种植。一般播种后60—80天采收,移栽后30天可陆续采收。
三、选用良种。选用紫花香味浓的品种,目前以四季小香葱和福建细香葱表现较好。
四、整地施基肥。无论播种育苗或是移栽的地块要精细整地和施足基肥。每亩施用腐熟、细碎有机肥3000公斤或膨化腐熟后的鸡粪1000公斤以上;做成1.5米宽、8—10米长的畦,夏季和低洼易涝的地块要做成高出地面15—20厘米的高畦,四周有排水沟。
五、播种育苗。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条播间距10厘米,覆土1.5—2厘米厚;每亩用种2—4公斤,要防止地下害虫危害,播种前用辛硫磷拌过筛细土撒在床面,也可用敌百虫拌炒香的麦麸制成毒饵,在傍晚撒在播后的苗床上,浇足底墒水。
六、移栽定植。播种后40—50天即可移栽,每8—10株一穴,行距12—20厘米,穴距8—10厘米,宜浅不宜深,以4—6厘米为宜,及时浇定植水。也可播种后不经移栽直接采收。
七、田间管理。出苗前后与移栽成活后土壤不能干旱,宜小水勤浇,幼苗1—3叶期和移栽缓苗后控制浇水,中耕松土1—2次,以促进根系生长,以后一般7—10天浇水一次。若基肥施用偏少,或采收期过长要追肥1—2次,每亩施用腐熟膨化鸡粪300公斤,撒于行间并及时中耕,如开穴施用效果更好。后期根部应培土1—2次。夏季温度高、光照强,要搭棚架覆盖遮阳网。
八、病虫害防治。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紫斑病和蓟马、潜叶蝇等危害。应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来预防发生,发生较重时可采用生物或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施药时要加“消抗液”或“效力增”等农药助剂来增加叶片的展着性。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