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鲜洋火姜半斤
2· 清水洗净
3· 把洋火姜从中间改刀小块
4· 蒜你狠和姜你军各少许,贵州原产干辣椒
5· 肉片
6· 先把干辣椒用油炒香,放入辅料和肉片煸炒
7· 肉片七成熟时,迅速放入洋火姜,炒三十秒就要关火,时间长了洋火姜的香味和口感就差多了
8· 大功告成,一盘美味无比的洋火姜出锅了
1、主料:洋姜150g、胡萝卜50g。
2、辅料:食盐适量、芝麻油5ml。
做法:
第一步:准备好洋姜和胡萝卜,洗干净。
第二步:然后将洋姜和胡萝卜去皮。
第三步:然后将洋姜切成细条。
第四步:胡萝卜也切成细条。
第五步:混合洋姜和胡萝卜,放入盐。
第六步:混合均匀之后,淋上香油即可食用。
需要的配料:
洋荷花,毛豆,葱,姜,辣椒,盐,鸡精,香料
生产步骤:
步骤一:洋荷洗净后切成小圈,毛豆洗净,生姜和大葱切成小粒。
步骤二: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加入少量的食用油和盐,用汤匙搅拌均匀,大火烧开。将洗净的毛豆倒入锅中煮熟,捞出控干水分备用。
步骤三:将油锅烧热,下入葱姜,炒香,再下入切碎的洋荷,大火炒香,出香味。
步骤四:将焯好的毛豆倒入平底锅,大火翻炒,加入一小勺清水,然后按个人口味加入少许盐、胡椒粉、鸡精,再加入少许白糖,用勺子搅拌拌匀。
步骤五:在锅里淋上少量的水淀粉,收汁,再滴少许香油,即可出锅!
1. 洋火姜处理:将新鲜的洋火姜用刮刀或小刀去除外皮,注意保留干净的洋火姜肉。
2. 切片:将洋火姜切成薄片备用。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切薄片或者切丝。
3. 准备调料:将蒜瓣剁碎备用,干辣椒剪成小段备用,葱切成葱花备用。
4. 热锅加油:将锅加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待油热后加入蒜末和干辣椒,用小火慢炒散发香味。
5. 加入洋火姜:将切好的洋火姜片放入锅中,快速翻炒均匀,使其充分吸收油和香味。
6. 加调味料:加入适量的盐,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用量,继续翻炒均匀。
7. 加葱花:最后加入切好的葱花,再次翻炒一下即可出锅。
可以做青椒炒洋火姜吃,具体做法如下:;用料:;洋火姜、青椒、大蒜、猪油(食用油也可)、青椒炒洋火姜的做法 ;
1、将洋火姜洗净对半切,青椒切好;
2、在锅里放油,等油热之后放蒜炝锅;
3、放入洋火姜翻炒几下,放青椒继续翻炒;
4、加少许生抽调味,出锅前加盐翻炒盛盘。;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做法:;1、可以凉拌,将洋火姜至半熟或在火上烤至半熟,加盐或酱油、味精等拌匀;2、可以采用泡腌的方法,制成泡菜或腌菜等即可。
洋火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即姜科姜属类植物,之所以被称为洋火姜,一是东洋(日本)也生长这个东西,二是其初生花芽部形若“洋火”(即火柴)头。其实本来的植物名称叫茗荷或蘘荷[Zingibermioga(Thunb。)Rosc。],也称阳荷、蘘草、野姜。植株高1.5米左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根茎淡黄,针形或狭长椭圆形叶片,花序色黄苞片鲜红或紫红。在日本和我国湖北、四川、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和贵州等地均有生长,属于耐荫性植物,野生多,现已有大量栽培。
产地是日本跟中国湖北,四川,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 贵州。
放在温水里泡个一小时,然后用牙刷刷洗,这样洗的很干净。
洋姜又叫鬼子姜,是一种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高1至3米,有块状的地下茎及纤维状根。茎直立,有分枝,被白色短糙毛或刚毛。叶通常对生,有叶柄,但上部叶互生;下部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头状花序较大,少数或多数,单生于枝端,有1至2个线状披针形的苞叶,直立,舌状花通常12至20个,舌片黄色,开展,长椭圆形,管状花花冠黄色,长6毫米。瘦果小,楔形,上端有2至4个有毛的锥状扁芒。花期8至9月。
原产北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后传入中国。
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煮食或熬粥,腌制咸菜,晒制菊芋干,或作制取淀粉和酒精原料。宅舍附近种植兼有美化作用。菊芋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为“21世纪人畜共用作物”。
工具/原料:洋姜 (3000g),粗盐 半包,姜片 50g,蒜片 30g,花椒 30g,大料 10g,白酒 30g,白糖 10g,味精 5g,料酒 20ml
方法/步骤:
1洋姜洗净,放入一个容器,撒上粗盐,腌制一天。
2控水沥干放到小缸里,酱油加入姜片和蒜片烧开,凉好。
3大料,花椒用油炸好后凉透,一起放入盛鬼子姜的小缸里。倒入白酒,白糖,味精,料酒等调料,封存。
洋火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即姜科姜属类植物,
之所以被称为洋火姜,一是东洋(日本)也生长这个东西,二是其初生花芽部形若“洋火”
(即火柴)头。其实本来的植物名称叫茗荷或蘘荷[Zingibermioga(Thunb。)Rosc。],也称阳荷、蘘草、野姜。植株高
1.5
米左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根茎淡黄,针形或狭长椭圆形叶片,花序色黄苞
片鲜红或紫红。在日本和我国湖北、四川、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和贵州等地均有生长,属于耐荫性植物,野生多,现已有大量栽培。
Copyright © 2024 稻香菜谱 滇ICP备2024020316号-44